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院址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区(现闵行区),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地处宛平南路600号,闵行院区地处沪闵路3210号,医院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全国最早的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1张。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上海)”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上海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物依赖、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精神医学、精神护理、危机干预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共23项。

目前评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科室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应用心理学博士点。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受卫生部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究进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已形成独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成立于1982年,是全国最早的老年精神医学亚专科。1995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和重点学科,1998年成立全国首个老年期痴呆中心,2009年评为上海交通大学首批19个专病诊治中心之一,授牌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2019年成为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

建科30余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共进互补,共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中外合作研究课题数十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慢病专项课题各一项,国家新药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等1000余篇本。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次。经过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周期的建设和临床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以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研究重点,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治水平国内领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曾被评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3年),研究核心论文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报(Ann.Neurology),被列为1993年中国作者单篇论文引用排行榜第9名。神经心理学诊断研究方面,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的支撑下,目前已经解决了非常基本而又关键的对AD、MCI和SA的认知功能缺损程度的界定问题,建立了中国常模。为进一步用神经心理及相关的多学科的方法进行AD的精准诊断和监测病程进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对AD的神经心理测验与文化程度的关联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提供了MMSE在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筛选分界值。脑影像学诊断研究方面,在国内最早开展AD和MCI的脑影像学横断面和预测痴呆研究,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论文。在遗传学研究方面,阿尔茨海默病的APOE危险基因和基因诊断芯片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干预开展了卓有成效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药理学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阿尔茨海默病靶标新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早期干预策略”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和认知干预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转化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承担国内外20余项药物临床研究。自2013年起牵头承担国家1类新药石杉碱甲缓释片(III期)、芬克罗酮(II期)、甘露寡糖二酸(II期、III期)、琥珀酸八氢氨吖啶片(II期、III期)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项目均进展顺利或已完成。牵头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1.2类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的III期临床研究,全国共34家中心参加,已在2018年完成,于2019年11月2日获得NMPA批准上市。GV-971是17年来首个成功上市的抗AD新药。老年科目前正在牵头国家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1.1类化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全国共30家中心参加,计划2020年底揭盲。(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