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31日消息(记者唐奇云)“人民教师无上光荣”,8月26至30日,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9名选手在决赛“顶峰相见”,全面展现自己的教学才华与课堂魅力。赛事同步线上直播,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

此次赛事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承办。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郭璐、上海交通大学赵维殳、中国农业大学程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叶枫、武汉大学徐嘉鸿等5名选手分获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专项等5个组别的一等奖第一名。

涵盖全国各学段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体系已基本建成

自2012年以来,全国高校青教赛已成功举办六届,全国中小学青教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青教赛基本建成横向涵盖大、中、小学,纵向涵盖全国、省、市、县、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体系,为一大批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交流教学理念的平台,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此次青教赛吸引了全国2028所高校的超30万名青年教师参与到各层级的竞赛,高校参赛率达65%。最终进入全国决赛的159名参赛选手,均为近3学年持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青年教师,其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36.1岁)。

“我们作为这次大赛的评委,非常紧张忙碌,同时也很有收获,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谈及评审过程中的深刻印象,本届青教赛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分享道,“从所有选手讲课的过程中都能看到,他们教态优雅,讲解问题深入浅出,而且非常贴近教学的实际,也特别具有时代感。我发现,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是真心喜地爱教育教学,同时他们的学术水平都很高,并且能够把自己的学术水平转化成优质的教学水平。”

第七届青教赛决赛在沪落幕(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上好一门课”理念,青教赛不仅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还坚持精神奖励与发展支持相结合。记者了解到,对于此次赛事中的所有获奖选手,除颁发奖杯证书以外,教育部将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体现教育教学实绩,在相关荣誉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全国总工会将对获得各组别第一名且符合条件的选手,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教学“千里马”、小众学科齐亮相,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一路走到青教赛决赛,我其实不是经历了一个教学的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清晰地感受到,一位好老师的成长真的离不开前辈的指引和传承。”

“我是研究极端生命的,非常感谢青教赛,能让我们这样一个小众学科走上前台。这门课程在国内外是‘前无古人’的,但我们的研究一定是‘后有来者’,并会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在青教赛的整个备赛过程当中,我非常有幸见证到了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特质的老师们的风采,让我更好理解了大思政课建设所涵盖之广,也看到了立德树人的更多路径和可能性。”

……

8月30日,第七届青教赛决赛总结大会在沪举行。各组别获奖选手纷纷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参赛以来的收获与感悟。

第七届青教赛决赛在沪落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别看我是个姑娘、也长得不高,但我上过珠峰、下过马里亚纳海沟。在许多课程故事的背后,都是我们国家的‘大国重器’在支持着我。”获得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赵维殳笑着说,自己十分享受参赛的整个过程,“从参赛至今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过程中,我遇到了非常多极其好的教学名师和前辈,让我们这支纯科研的团队得到了非常大帮助,包括整个领域知识框架、核心理论体系的搭建,我相信这些是未来为我们国家在极端生命这个领域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石。”

赵维殳告诉记者,在走上决赛讲台前,便知道此次大赛拥有非常可观的在线观看人数,“我就决心说,我一定要把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对着直播镜头好好讲出来”。随着小众学科在青教赛得到极大认可,赵维殳向说出了自己下一阶段的“小目标”:“现在这门课程每年的授课对象就是50人,但是源源不断地有人进入我们研究团队,未来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它、了解它,我会把它变成一门‘大课’!”

编辑:冯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