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1月7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程若兰 邬眉)熔古铸今,用声音雕刻经典。11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厦门站英才学校专场线下甄选顺利举办。厦门英才学校共有4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海选,其中148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参与线下甄选,共同角逐晋级厦门站总决选的名额。

线下甄选开始前,小选手们与评委老师们合影留念(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选手邀请观众共同倾听自然的声音(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龙的传人”用朗诵传递爱国情(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小红军”深情朗诵《七律·长征》(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在英才学校专场举办期间,接连多位选手的精彩演绎让评委大赞“重视诵读,水平普遍较高”,同时也因高水平对决难分伯仲,令评委打分犯了难。在朗读习惯的养成方面,英才学校的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钟鑫怡介绍道,英才的诵读教学一直是融入日常教学练习之中,“例如我们有一本专门的诵读材料,孩子们每天会在课前花五分钟去诵读,老师们会进行朗读指导,课堂上也是以读促学,依此强化孩子的朗读基础;同时,每年学校还会举办‘英才好口才’的活动,帮助孩子展现自己的朗读成果。”

钟鑫怡一边记录学生的表演,一边及时给出引导(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五年级的小男孩周为治朗诵的篇目是《可爱的中国》,一张揉烂的稿纸,上面标注了“尾音”“慢”“稍快稍高”“稍慢入情”的提示以及大大小小的符号。“这是我自己标的,参考了央视主持人朱军、李梓萌、蓝羽他们的视频,”周为治告诉记者,他会对照央视主持人的发音,看看自己哪里读得不好,特别是尾音要一遍一遍地听,把重点标注在稿纸上,“练习了不下20遍。”

八年级的樊梦梓,普通话流利悦耳,一张口就吸引了现场观众的注意。作为英才学校广播站的成员,樊梦梓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主持人活动,曾在全国赛事获得厦门地区的特等奖。她选择演绎舒婷的《致橡树》,一方面是因为“这首诗读起来很美好,有对爱情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因为舒婷是厦门人,她常常会关注本地作者的作品。

小选手周为治的稿纸上记满他为活动付出的汗水(央广网记者 吴馨骅 摄)

一篇《致橡树》传递爱情的意义(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小选手一身戎装演绎中华经典(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小选手以肢体动作邀请观众一同走进作品的世界(央广网记者 程若兰 摄)

小选手仰望天空,仿佛瀑布近在咫尺(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普通话标准,朗诵既有声调起伏,也有情感、有变化。”评委、厦门市朗诵学会会长彭鹭对现场表现优异的选手进行点评,他指点小选手们:朗诵要入戏且真实,眼神在文章里,将作品当台词,把自己定位为演员。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演绎到这里时,眼神看向高处,手上有举杯动作,展现词人在月光下迎风起舞,清影徘徊的孤寂与落寞。

彭鹭现场进行朗诵技巧指导(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至此,“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厦门站四场线下甄选已经全部比拼完毕,优秀选手将参与11月12日举办的厦门站总决选,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各组的一等奖选手将进京参与全国总展演。

编辑:程若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