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科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乡村振兴科技先行,誓争第一、事争一流,大力实施“科普惠民、聚才引智、科技小院”三大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引导科协优质资源向基层乡村集聚,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贡献力量。先后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督查激励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

用好“闯”字诀,科普惠民展现新作为

聚焦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在厚植科创沃土、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上彰显责任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配强工作力量,主动变革,干事创业,勇攀高峰。强化经费保障。2024年度省市拨付项目资金和区本级预算资金全部到位支付,充分保障了基层科协组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组织基础。印发《关于加强全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全员下沉攻坚,指导全区15个镇街全部组建由党委分管领导兼任主席,“三长”以及科技型企业负责人担任常委、委员的全新科协组织。全区638个村(社区)全部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网格员兼任科普信息员、乡村振兴指导员,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科普网络,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实用科普知识实时传递到每家每户。

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泰安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智库和志愿者服务队,采取“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等教学模式,提升农民等群体培训质效,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乡村人才振兴服务基地、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培育本土人才1500多人,承接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和基层农技推广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壮大农村创新创业实用人才。2024年,举办讲座、培训班21期,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0个,农业新型实用技术11项,培养高素质农民3000多人。

拓展活动形式。深入推进科普广覆盖。举办“科普之春”系列活动500多场,参与公众达2万多人次。全国科普日开展科普活动1800多场,受益公众6万多人次。科普覆盖、科技服务辐射全区600多个村和社区,受益群众达28.9万多人次。角峪镇“乡村振兴 科普先行”活动获评山东省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精准科普订单式服务。邀请科普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培训,深受群众好评。创新新媒体科普形式。区融媒中心开设《智汇田园》专家直播互动专栏,视频推广“科技小院”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成果。泰山姐姐服务平台运用“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开展线上指导板栗种植技术,解决疑难问题14个。

用活“创”字诀,聚才引智塑造新优势

助力龙头企业提质增效,与42家国家级学会、12家省级学会建立联系,引入农业龙头产业发展亟需的学会高端人才团队,精准帮扶50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组团发展。引智赋能,优势产业集群成势。对接中国中医药学会,开展泰山四大名药产业发展论证,为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划了以打造泰山黄精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创建全产业链三产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泰山黄精产业聚链成群,助力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在山东省“科创中国”技术服务大会上,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与泰尚黄精达成协议,联合申报“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共同制定泰山黄精行业标准。目前,全区黄精种植面积达4.3万亩,户均增收5万元,带动黄精深加工企业20多家,年产值4亿元,形成全区“黄精+N”多业态发展的良好势头。《泰山黄精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建站聚才,科研成果加速转化。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工作站60多家。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院在山东巴富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猕猴桃产业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开展软枣猕猴桃选育,为泰安市软枣猕猴桃自主品种、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中国农学会、中国园艺学会指导巴富洛公司改进葡萄酒生产技术,解决了葡萄酿酒单宁含量低、香气不足以及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差异化管理等问题,节省人工成本70%,综合效益增加20倍。2024年,该企业销售收入达5100万元,被评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学会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引荐中国奶业协会、山东畜牧养殖学会为山东金兰乳业有限公司研究创立了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基因组选择育种为辅的奶牛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秀种公牛563头,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全株玉米9万亩,构建起全区农牧循环新模式。泰安市畜牧兽医学会、泰安市农技协为泰安市永乐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专家团队,针对气候、环境及菌包生产流程等方面调整种植方式方法,生产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每年销售食用菌2000多吨。

用实“干”字诀,科技小院释放新动能

借助山东农业大学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优势,推进科技小院建设走深走实。目前全区拥有科技小院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工作经验被媒体报道推广达40多次。高位推动,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着力推动科技小院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可持续发展。依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科技小院推进专班,出台《科技小院建设推进办法》《科技小院管理办法》等,积极对接省、市农技协,支持引导涉农企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山东农业大学7个院系密切联系,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的三方合作框架,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小院。

精准施策,破解一批制约问题。支持科技小院聚焦重点领域热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破除发展瓶颈,为全区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科学论证选定小麦抗倒伏、草莓产业绿色生物防控、甘薯产业品种选育与品质提升、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等领域,加速技术攻关,助推农业产业“破茧成蝶”。甘薯科技小院完成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捕食螨科技小院研究生取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山东兴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岱岳生猪小院推广“天然中药多糖负载锌指抗病毒蛋白缓控释试剂”,有效抑制口蹄疫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常见猪病的传播。山东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生态调控技术、害虫诱集技术,降低了茶树病虫害,提升了茶叶产量和品质,成为高端绿茶市场上的佼佼者。三棵树农场应用连作障碍原因解析与控制技术和传粉昆虫、天敌昆虫与化学防治措施协同控害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设施封闭、单一种植和复种指数高造成的连作草莓移栽死亡问题。

产业助推,培育一批振兴标杆。推动科技小院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绿色发展。山东岱岳捕食螨科技小院采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绿色新技术,用于防治韭菜根蛆、火龙果根螨等农业害虫害螨方面,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助力增收致富。通过完善“科研—种植—生产”链条,科技小院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山东岱岳小麦科技小院建立新品种培育基地200亩、农技推广示范基地600亩、良种繁育基地1.8万亩,惠及36个行政村、1.5万户农民,吸纳就业60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促进集群连片。泰山板栗科技小院发挥集群连片引领作用,带动发展板栗种植户4万多户,发展规模基地45万多亩,年产板栗13.5万吨,产值24.3亿元,销往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来源:泰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编辑:刘博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