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大运河,奔腾千年、今写新篇;一港口——泰安港,港航联动、强势崛起;一城——东平县,河通城兴、向水图强;一世界——泰安市,打开一扇连接世界的门,跻身区域黄金枢纽,绘就追风逐浪新图景。
东平湖、泰安港,千年运河通航最北端,此时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正谱写一部“通江达海 千里畅行”的壮阔史诗。
千年的河,波澜壮阔再写新章
京杭大运河,蜿蜒曲折3200公里、奔腾不息2500余载……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
从空中俯瞰,大运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起沿线城市一颗颗珍珠。泰安东平,无疑是丝带上最璀璨的珍珠之一。
东平作为运河城市崛起要追溯到元代。元代以前,运河经过河南,以洛阳为中心呈“弓背形”,全程逾2000公里。1289年会通河开凿,连接临清与东平,大运河取直山东,形成“弓弦式”南北直道。运河改道使山东取代河南成为新的物流枢纽,东平等沿运城市迅速崛起。《东平州志》记载,东平湖周边出现“十里桅樯,万家灯火”的盛况。
明代以后,由于黄河泛滥及泥沙淤积,会通河部分河段逐渐衰落。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山东段逐渐废弃,随着河道淤积,东平漕运自1902年起停摆。但东平湖作为“运河水柜”,其水源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如今,生逢伟大时代,运河再迎生机。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一直高度重视京杭运河通航及泰安港的成长发展,要求聚焦港航联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泰安港由运输港向金融港、贸易港、生态港转型升级。
奔腾千年的大运河,航运是一首写不完的诗。在新时代,主旨已定,浓墨蘸饱,期待新章。落笔惊风雨,开篇即惊艳。古运河的碧波映照着一幅幅激情澎湃的场景:
2015年6月,八里湾船闸竣工;2017年12月,东平湖航道全面完工;2021年9月,泰安老湖港正式运营;2023年12月,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正式运营;2024年12月,三级航道升级为二级航道,大运河通航最北端,2000吨级船舶鸣笛启程、通江达海。
崛起的港,聚势向新水运脉动
年轻的泰安港,如同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因为胸怀通江达海的雄心,所以一直默默向下扎根、努力吸收阳光雨露,像“竹子”一样拔节生长。
泰安港正以惊人的速度“长大”。“大通道”——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51公里,千吨级运营泊位13个,年吞吐能力1605万吨,实现2000吨级船舶向南“通江达海”;“大物流”——开通运行煤炭运输万吨重载大列,开通运营航线达到26条;“大产业”——计划利用10年时间打造全国一流内河航运重要枢纽港口,投资9.58亿元的老湖临港物流园项目计划下半年动工。
不止于“大”,还在于“特”。不同作业区错位发展、特色鲜明,泰安老湖港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大件运输内河港,曾为白鹤滩水电站二期工程运输总重350吨的大型变压器设备;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建成山东省首个散货自动化码头,实现车辆入园业务全流程“无接触服务”。
不止于“特”,还在于“智”。驾驶空车驶入、满载煤炭驶出,平均用时仅7分钟,业务全流程“无接触服务”。无人值守计量发运智慧系统,13秒即完成重载货车装车发运,6小时完成接卸万吨煤炭大列,1小时完成2000吨原煤装载起航。
不止于“智”,还在于“效”。沛轮总拖096号船老大郭满意算了一笔经济账,从泰安港拉煤“能多赚个大几千”。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港口科科长史卜昕测算,从山西运来的煤炭,通过水运分拨到山东及京杭运河沿线省份,货物运输成本与公路相比降低80%,与铁路相比降低50%。
“泰安港战略定位为:京杭运河通航最北端现代港航物流枢纽中心!”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董辰宏说。一个个跃动的数据,是泰安港崛起的最好注脚。今年1-7月份,泰安港完成吞吐量297.92万吨,同比增长485%;集疏运量1080.82万吨,同比增长271%;集装箱456标箱;吞吐量、集疏运量增幅居山东省内河首位。
跃升的城,强力引擎澎湃动能
一水惠一城,水兴则城兴。一座港可以带火一座城。如今,泰安港崛起,为东平县高质量发展又安装上了新引擎。
释放黄金效应。东平县将港航产业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不断释放“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1-6月份,全县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7.83亿元,其中港口实现营收实现1.32亿元。
凝聚“项”上力量。东平县围绕泰安港三大作业区,配套建设滨河、老湖、银山三大临港物流园;加快打造滨河新区临港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跨境供应链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45家,跨境电商业务实现外贸额1.08亿元。
用好制胜一“招”。东平县成立四个招商专班,50余名骨干精锐尽出。1-6月份累计走访企业432家,签约意向企业59家,签订协议意向运输量2000余万吨。
推动产业云“集”。东平县围绕港口规划建设的临港物流园,将打造成为煤炭、建材等产业的重要集聚区。港口企业与山钢、河北钢铁等大型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推动大宗货物高效集聚。
文旅“串珠成链”。编制《东平段运河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戴村坝—大清河—东平湖”运河遗产廊道、“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风景道为骨架,串联89处文化遗迹与20余处特色景点,水陆双线织就“百里运河风情游”。
就业“职”达门口。泰安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港口装卸工人、运输司机到物流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劳动力就业。人口集聚直接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繁荣,有效提升了城市活力,为东平县城镇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从史志记载的帆影幢幢到千吨巨轮的汽笛长鸣,东平湖再现当年“黄金水道”的繁忙盛景。随着泰安港的崛起,在东平一幅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正徐徐铺展,激荡着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
世界的风,鼓帆驶向更远未来
比利时有句谚语,“如果你把手放到一条河中,你就连接了全世界。”崛起的港塑造开放的城,泰安市因为泰安港的区位优势,跻身区域黄金枢纽,驶向一片更广阔的新蓝海。
空中俯瞰泰安港,位于京杭运河与瓦日铁路交汇点,“黄金坐标”区位优势明显。公路联通济广、青兰等多条高速以及G105、G220国道,铁路联通晋、陕、蒙、鲁沿线大部分地区,水路经京杭运河辐射至长三角等经济带,被誉为“东西疏通的中央枢纽、南北通调的中央仓储、公铁水交通强强联合的最佳把手”。
泰安市正在走近区域舞台的中央,依靠泰安港公铁水联运优势,打通了连接长三角和晋陕蒙的能源大通道,对于拉动和支撑长江、京杭运河、瓦日铁路沿线、华东及山东腹地的经济发展,对推动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智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泰安港的崛起,泰安市也正与越来越远的世界发生连接。去年7月份,一组“庞然大物”抵达泰安老湖港,船上装载的设备重达435吨,再次刷新山东省内河港口大件装卸记录,这也是泰安市首次海河陆联运。这组大件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始发,历时105天顺利抵达泰安港,是瑞星集团尿素生产关键设备。而瑞星集团生产的化肥也从泰安港出发,远销海外。随着泰安港的发展壮大,泰安市这种“跨越山海、牵手世界”故事将越来越多。
泰安市,距离长江最近处约500公里,距离海洋最近处超200公里。泰安港,让本不靠江不沿海的泰安,实现了通江达海的梦想,感受到长江的发展脉搏、海洋的开放胸怀。
千年的河、崛起的港、跃升的城、世界的风,四者命运必将深度交织,在京杭运河碧波荡漾里,在千吨巨轮劈波斩浪中,续写一段又一段的“航运传奇”。(张宏强 蒋永琳 亓浩波)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