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7月以来,山东省持续深入推进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专项整治,并将专项整治纳入到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有效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专项整治中结合山东实际,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建设了“山东好焊”电气焊作业智能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电气焊作业全流程精准管控,不断筑牢安全防线。
全省电气焊作业智能化监管“一张图”
目前已有4.36万家涉焊单位、16.8万台电焊机、17.9万名持证焊工纳入“山东好焊”平台精准管控,日均活跃人数超1万人次,推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手段对全省电气焊作业进行监管,规范从业人员注册管理、焊机摸底管控、作业监管审批、违规行为打击等关键环节,实现“人、机、事”一体化管理。提高查违治违效率,提升规范作业和火灾防范水平。
加芯赋码,监管措施更精准
通过加装物联网芯片,赋专属二维码,为每台电焊机建立唯一身份标识,通过“人、机、码”三者相匹配,运用物联网手段,实现电气焊作业从“以人管人”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转变,持证焊工扫码开机,无证人员无法开机,从源头上杜绝无证作业行为,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记录持证焊工扫码开机1305万次,拦截未认证扫码5.8万次。作业过程实时上传平台,精确记录作业设备、人员、位置、时间等信息,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今年上半年各级执法人员应用“山东好焊”平台查实电气焊作业违法线索35件。
风险预警,危险因素早感知
“山东好焊”平台应用大数据设置风险预警模块,对特殊时期动火、证书临期、证书到期、疑似改装焊机、远距离扫码作业、焊机异常作业等6种情形进行预警提醒,推送至各级监管人员,对各类风险预警及时核实处置,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处置风险预警23.95万条次,助力“事前预防”,降低作业风险。
临工市场,供需关系促匹配
为满足市场零散电气焊用工需求,“山东好焊”平台聚焦企业电气焊用工需求和焊工就业需求,开发了临工市场功能,企业认证后可发布招聘启事,持证焊工认证后可投递个人简历,鼓励社会单位主动选用有证人员,让有技术、懂安全的持证焊工能够及时对接到用工需求,进一步压缩无证作业空间。
应用“山东好焊”加强电气焊作业智能化监管是从根本上提升电气焊作业风险防控能力的创新之举,是管控电气焊作业风险的治本之策,“加芯赋码”后电焊机的操作流程更规范,对企业和作业人员都有益处。各级要依托智能化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动火作业相关制度和流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国务院安委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专项整治。作业期间应严格做到“六必须”:
1.必须清理周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质,动火作业区域与其他区域必须进行有效防火分隔;
2.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保障消防用水;
3.必须在现场设置警戒线或者安全标识;
4.必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5.必须避免与具有火灾、爆炸风险的作业产生交叉;
6.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全过程监护。
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现场复查,确保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场。现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在发生初起火灾时,要立即报警,组织扑救,并及时疏散人员。(来源: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