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各界对司法机关的关注和期许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让公众更加了解、支持、信任检察工作?如何更好实现与社会各界的双向互动、深度交流?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检察院给出了生动实践答案。该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与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互动交流上持续发力,探索构建和谐、互信的检察公共关系,不断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赢得广泛支持。

主动邀请,让了解更深入

针对深入了解检察职能、检察工作的需求,主动邀请代表委员、企业家、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到院参加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等活动,在感受检察机关“风土人情”过程中加深检察认知。每年选取一项重点工作作为检察开放日活动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听取汇报、讲述办案故事等多种形式,让社会各界更加直观了解了未成年人检察、民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工作。“原来检察机关不单纯只是办案子,也会为未成年人提供情绪疏导、家庭关系修复、司法救助、矛盾化解等服务,携手各方力量帮助迷途的孩子回归正途。”一名受邀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的学生家长,在参观该院“心萌”未检办案工作区时说。

靠前服务,让履职更便捷

针对律师群体对自身执业权利保障的关注,通过走访律所、召开座谈会等听取意见建议;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搭建律师服务绿色通道,用好律师接待室等服务场所,方便案件承办人与律师当面沟通交流,畅通律师问题反映渠道;对于律师反映的意见坚持“能见尽见、应听尽听”,积极回应关切,及时反馈意见。“承办检察官都会认真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会见权、阅卷权也都保障到位。检察机关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的相关工作一直做得很扎实。”区人大代表、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浩表示。

深度参与,让监督更直接

针对代表委员对检察机关履职办案监督需求,建立建议提案督办反馈机制,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部建档,逐一细化分解、登记交办、及时答复,确保代表委员的提案意见件件有着落、案案有反馈。开展“检察官走进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活动,面向30余名人大代表汇报工作,为企业家答疑解惑,既倾听企业诉求,也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凝聚共识。先后邀请代表委员30余人次参与案件质量评查、法律文书评选、“百庭观摩、千庭评议”,监督检察机关办案过程、检验办案成效。区人大代表张洪波受邀担任该院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的评委,“这份督促职能部门加强涉野生动植物交易监管的检察建议,既有办理案件的分析,又有务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展现了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在他看来,该院定期将案件“晒一晒”、评一评,是自觉接受监督的有益尝试。

靶向互动,让维权有保障

针对案件当事人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强化对不捕、不诉案件的释法说理,说理中融入天理、国法、人情、核心价值观,努力向当事人讲清楚、讲明白不捕、不诉理由,提升认可度、促进矛盾化解。办理薛某某等人寻衅滋事案时,针对时间跨度长、人数多、关系复杂等情况,联合公安机关、乡镇街道多方说理,最终促成和解,真正解“法结”、化“心结”。重视特殊群体权益的有效维护,主动与行政机关、群团组织加强沟通配合,在工会、妇联、残联、大型社区设立“检察驿站”,化解劳动纠纷23件,帮助8名残疾人追索赔偿请求300余万元。今年5月,遭遇丈夫车祸身亡、赔偿款迟迟不到位的王某来到该院设立在某社区的检察驿站,驻站检察官了解王某的诉求后,当场告知她“符合支持起诉条件,我们帮你维权。”该院支持王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后经法院判决,王某顺利拿到139万余元赔偿款。

协作配合,让治理更有效

针对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社会治安、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的关注,主动做好检察环节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梳理,以区域为单位做好分析、提出对策并做好工作协助,先后制发工作提示函12件,联合化解纠纷104个。重视对社情民意的快速反应,建立与“12345”市民热线的工作联动机制,及时响应群众诉求。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预付卡陷阱、“假探店、真广告”等问题增多的情况,及时梳理线索,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治违规企业18家、查处违规商家6家、约谈相关视频作者3人,助力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年1月,该院梳理“12345”市民热线推送的工单数据时,发现近一个月内,有250余件涉及噪声扰民的投诉,诉求主要集中在部分居民社区沿街商铺、商贩使用高音喇叭造成噪声污染等方面,该院经调查核实后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职能部门采纳了检察机关意见,对社区周边环境开展噪声专项整治,有力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来源:罗庄区委宣传部)

编辑:唐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