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始终是一个神圣的无法替代的文化符号。厉彦林的新作《母爱情深》出版后,从中央到地方多种媒体进行了推介,各种自发的品鉴活动陆续展开,各种研讨逐渐深入,其影响和热度迅速上升,一本好书的价值正在显现。本书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编织成一部关于母爱的史诗,突破了传统亲情散文的抒情框架,在个人叙事与家国话语的交织中,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母爱阐释空间。这种从个体到群体、从日常到崇高、从具象到抽象的叙事方式,不仅完成了对母亲形象的立体塑造,更在当代文化语境中重新诠释了“母亲”的文化意涵。

一、日常叙事中的母亲,血浓于水

深夜读完《母爱情深》,内心的波涛起伏不止。一个有血有肉的母亲在我眼前鲜活起来,我突然觉得我和作者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一个勤劳、质朴、善良、无私、宽厚的沂蒙山的母亲。此时,更加深深刻了解作者所说的“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伟大而善良的。”(《十年祭》)厉彦林先生赠书时曾对我说,你读这本书之前要提前准备好纸巾。的确,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熟悉而鲜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打动我,让我情不自禁,泪湿衣襟。因为我们生活在相同的地域、拥有相似的经历,也拥有同样令我们念念不忘的母亲。

书分三卷,上卷只有两篇,即《十年祭》《娘的白发》,每一篇中有若干小文,大都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过,其中许多文章我曾认真品味过,但这次集中在一起,像集束炸弹,读来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作者把对母亲的感恩和挚爱溶解在生活的日常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那些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生活碎片,在文字的召唤下重新焕发生机,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厨房里升腾的蒸汽、深夜纳鞋底的剪影、田间劳作的背影、门前等待的目光……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场景,经过记忆的淬炼,成为承载情感的容器。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毫无保留的,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记得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如果死亡可以代替,那么医院死去的都是母亲。作者的母亲因为孩子吃不饱愁得呜呜哭而自己只喝菜汤,为了凑齐儿子的学费省吃俭用、四处奔波……“能考虑到的,娘早就想到了;能承受的,娘都承受了;能付出的,娘都付出了。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烧穿黑暗与苦难,把温暖送到孩子身边。”(《山村灯光》)这是作者对母爱最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总结。作者母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教育子女方面注重言传身教,充满了智慧,知道“怎样当娘”和“怎样培养儿子”。当儿子看到母亲把手中半碗粥倒给讨饭大婶而她自己却要饿肚子时,心生不满,娘笑着说:“要是有口吃的,谁也不愿意拖上个要饭棍呀。既然人家娘俩跑到咱们家门口了,就得给点吃的!”(《半碗粥》)自己家中不富裕,却一直热心帮助他人。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像一粒粒种子,在作者心中生根发芽。正如作者所言,“将无数平凡、琐碎、司空见惯却养育我、改变我的小事,铭心镂骨,有时让我心静如水、从容淡然,有时让我热泪涟涟、幸福满格,更多是让我感恩戴德、肃然起敬!”(《十年祭》) 这种对生活碎片的珍视与重构,不仅是对消费时代物欲膨胀的抵抗,更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寻。

厉彦林先生在对故土、故物、故事的叙述中,体现出浓郁的乡情,对母亲的爱有深厚的根基和背景,对母亲的依恋,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那些感人的细节,像从泥土里开出的小花朵,美丽而必然。时间冲不淡他对母亲的思念,母亲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在他脑海中闪现。“父母离世后,我只把老房子作了简单清扫,设施摆布都没有作大的调整……老屋的里里外外保留了爹娘曾经的生活状态,感觉院里父母的身影和爱无处不在,处处是往日生活的气息和痕迹,那话语依然回荡在空中,时而让我怦然心动。每走一步,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找到灼心烙肺的温暖。”(《我的父亲节母亲节》)字里行间都是对父母的不舍和爱。作者多想回到过去,但现实是残酷的,留给他的只有伤感和无尽的怀念。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母亲的大孝之心、感恩之情。

《爱的天堂》这篇文章是写给岳父母的,读来同样让人伤感落泪。80年代我在报刊上就知道厉彦林的名字,在当时的临沂地区他已是颇有名气。后来,见面相识,也有幸认识了他的爱人朱老师。朱老师说话细声慢语,温文尔雅,颇具大家闺秀之风尚。厉彦林先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她在后面的默默支持和鼓励。通过这篇文章,我粗略了解到了朱老师的家庭状况,也同时感受到了作者对岳父岳母的大爱和尊重。“因为他们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底线,我心甘情愿敬重孝顺,翁婿、母婿关系很密切,我充分享受了父子情、母子爱。”“寒冷的早晨,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手捧一碗岳父刚从早市买回的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那醇香,那温暖,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也是今生今世的美好回忆与难以再现的奢望。”句句都是对岳父母的敬重和感恩,都是绵绵不尽的怀念和不舍。是长辈也是朋友,更是知己。真羡慕作者,一生都被父辈之爱环绕着,感动着。

二、历史光晕里的母亲,大爱无疆

厉彦林先生对沂蒙大地爱得深沉,对沂蒙精神的弘扬竭尽全力。前两年创作的《沂蒙壮歌》,对沂蒙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可歌可泣的事迹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画和赞美,是对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度诠释,好评如潮,产生了广泛影响。《母爱情深》中收入了两篇有关沂蒙红嫂的文章,通过对她们的事迹最质朴也最感人的刻画和描写,又一次阐释了沂蒙精神的伟大。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的沂蒙红嫂,大都是以沂南县明德英乳汁救八路军伤员为原型的。其实,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沂蒙山涌现出千千万万像明德英一样的红嫂,她们的事迹感天动地。她们有的为了精心养育烈士的子女,而自己的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听听王换于大娘当年对二儿媳说的话:“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磕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啦。”(《沂蒙红嫂》)朴实的话语把忠诚和无私描述得淋漓尽致。有这样的人民,中国革命哪有不胜之理。她们有的送子送妻送兄参军参战,王步荣大娘当年把自己五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她们有的舍命为解放军送情报,有的做军鞋、烙煎饼、架桥梁支前冲在前。厉彦林先生在文章中对沂蒙红嫂的群体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文学重塑,文章充满了对她们的敬佩和感恩之情。特殊历史情境是对母性本能的考验。当红嫂面临“舍弃亲生子抚养革命后代”的道德困境时,作家的笔触并未停留在简单的颂扬层面,而是深入人性的幽微之处。她们选择大义的同时,也给她内心留下了永恒的伤痛。她们的伟大在于,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选择中,把伤痛铸就成对党的无限忠诚。最后一位沂蒙红嫂张淑贞在离世时,手里一直攥着一枚党徽。正如作家所言:“这位令人敬佩的老共产党员,是在用生命擦亮党徽,把党徽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这是把党永远揣在自己心窝里”。(《最后一位沂蒙红嫂》)

厉彦林先生在关注沂蒙红嫂的同时,又把敏锐的目光投向胶东大地和荒凉的戈壁。在《胶东乳娘》这篇文章里,深入挖掘了胶东乳娘们敞开怀抱、养育八路军的子女、保护八路军的子女的事迹。她们将母性本能升华为革命信仰,使乳汁成为连接生命与理想的特殊介质,是超越血缘的大爱。戈壁母亲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2万多山东青年女子先后进疆,她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住地窝子,喝涝坝水,扛着农具开荒生产,诞生了第一代“军垦母亲”,她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建设,用生命灌溉了沙漠的精神绿洲,她们像沙棘一样默默无闻,又坚韧无比。从沂蒙红嫂、胶东乳娘再到戈壁母亲,她们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她们用生命书写的革命史诗,解构了传统英雄叙事的性别界限,是一个完整的精神脉络,实现了个体情感向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转变。

三、“三位一体”的母亲,母爱无限

《母爱情深》这部书的厚重在于其远超传统意义上的母爱,上升为生命本相的哲学叩问和史诗般的书写,是对中华母性精神图谱的重绘。这部作品通过构建母爱的三重维度——生命的、历史的、文化的——完成了对母亲形象的全新诠释。可以从两条线解析:一是从地域层面,沂蒙红嫂、胶东乳娘、戈壁母亲,集大山的厚重与巍峨、海洋的宽广与包容、戈壁的辽阔与坚毅于一体,不仅使母爱超越血缘和时空,也让母爱得到了集束的力量,拓展了母爱的广度、深度与厚度。二是从情感和精神层面,正如作者所言:娘是生身母亲,大地是养身母亲,祖国是立身母亲。生身母亲的血脉延续、大地母亲的滋养哺育、祖国母亲的精神皈依,在《中国母亲》中形成完美的意象闭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古今十二个感人的故事,像用十二枚钉子,将“母爱”二字牢牢钉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一个读来,都直刺心窝,直戳泪腺。作者从心底喊出“世界上每个母亲,都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中国母亲》)。

人都有三位母亲,值得用一生去感恩和报答。当生身母亲与大地母亲、祖国母亲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就完成了“母亲”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也完成了个体母爱到广义母爱和文明精神的飞跃,这种层递式的意象结构,既源于传统文化中“天地人”的文化基因,又注入了现代性的精神元素,使母亲意象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枢纽。毫无疑问,这是作者对母爱这一概念内涵的极大拓展,是作家对母爱叙事的新贡献,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呈现独特审美品格,为当代文学的母爱主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范本。本书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不可低估。

在消费主义解构传统价值的当下,《母爱情深》的出版具有特殊的精神救赎意义。当我们在文本中重访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母亲身影时,不仅是在进行文化记忆的修复,更是在寻找对抗时代虚无的精神锚点。那些穿越时空的母爱之光,终将在当代人的精神荒原上,点燃永不熄灭的生命火种。(李志明)

编辑:刘博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