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7月31日消息 正值暑假,在青岛上流佳苑园社区幸福街的新华社区书店里,小学生李承恩正在翻阅书架上的图书,这家社区书店已经成为了社区的“文化客厅”。这是青岛城市建设的缩影,这些年来,青岛市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居民在新华社区书店浏览书籍(央广网发 采访对象供图)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考察。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
这些年,牢记总书记嘱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是青岛市一直努力的方向。
幸福街是青岛市上流佳苑社区的综合街区,集便民服务、购物、医疗、养老、托管于一体,是社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载体。
今年6月21日,社区与新华书店合作,在原先的社区书屋基础上,打造的新华社区书店开业。李沧区世园街道宣教文化中心负责人阎君告诉记者,“这个书店承载了阅读、休闲、托管等功能,是一个综合的文化空间。”
小朋友在新华社区书店下棋(央广网发 采访对象供图)
文化大院是上流佳苑社区的又一文化生活阵地,“这里定期开展乐器、书法、国画等公益课程。”阎君说,“通过共同学习,邻里之间也更加熟悉,社区的文化氛围也愈加浓厚,为社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从打造综合街区到完善各类便民设施,上流佳苑社区通过一系列改造升级,切实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园。
“来青岛,怎么能不去小麦岛呢?”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小麦岛属环形岛屿,只有一条路与陆地相连,与市区隔海相望。2016年,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让这个曾经的“小荒岛”换新颜。日落时分,夕阳洒在海面上,小麦岛也被镶上了金边。此番美景,引得游客竞相打卡。环岛绿道,健身器材,也让小麦岛变成市民休闲健身的“生态绿岛”。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张琦介绍,“岛上一直秉持生态建设理念。”
据统计,高峰时段,小麦岛每日人流量近10万人次。为了满足游客和市民停车需求,麦岛路西侧建设了一处地上与地下联动的停车—观光空间,于今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开放。八百多个车位地下停车位和地面上两万余平方米的滨海景观公园,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拓展了小麦岛的休闲娱乐区域。
地下车位与地上景观交互,形成新风景线(央广网发 采访对象供图)
近年来,青岛下足“绣花功夫”,从市民的感受和体验出发,把园艺体验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等列入市办实事统筹推进,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于雪莲是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她的签约居民近1500人,其中慢性病患者有800多人。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周边30余万名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于雪莲说,自己要做的就是发挥好作为家庭医生的作用,推动完善分级诊疗,与上级医院一起为周边居民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
据统计,青岛目前有8000余名家庭医生,为超过青岛人口总数一半的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青岛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至2023年期间,青岛还累计投入24.8亿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6个,辐射所有偏远镇街;建成社区医院47个,区(市)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社区”。
在青岛,“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群众在生活中感受民生温度与幸福质感,一幅“人民之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陈开来。
记者 程立龙
见习记者 郑芷南
实习记者 魏欣桐 江良禦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