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实现生育医疗费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异地生娃报销不用“来回跑”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3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省医保局紧盯群众在医保服务中遇到的“烦心事”“操心事”,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扎实开展深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专项行动。目前,省医保局重点针对失能人员、失业人员、大病人员等群体,织密多维保障网。同时,积极推动医保资源向基层下沉,打通直接结算堵点,优化医保经办服务,让就医报销更便捷、高效。

省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博介绍,针对失能人员,我省健全统筹城乡、权责对等、有效衔接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在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目前全省16市均启动了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8月底,全省参保人数达5570万人,其中,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93万人。同时,指导济南、淄博、烟台、潍坊、济宁、德州、滨州等7市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进一步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全省累计有3215名失能人员享受到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670余万元。

针对失业人员,完善失业人员生育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支付政策,明确失业保险基金为其代缴职工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缴费基数、缴费费率等具体事项。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推动与定点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失业人员在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后,出院结算时可享受生育医疗费报销,只需缴纳个人负担部分费用;同时,由医疗机构将其生育相关信息提交至医保结算系统,由结算系统生成生育津贴发放信息,直接发放到失业人员银行账户。

针对大病人员,根据居民大病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待遇政策。遴选青岛、枣庄、东营和德州开展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合并实施试点,实现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基金统筹使用,探索打通基金池,推动大病人员费用保障制度更稳健、更可持续。

为解决异地就医“垫资多、跑腿烦”的问题,省医保局重点推进三项异地结算工作,分别是生育医疗费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制型商业保险异地结算理赔、省内异地长期护理保险费用联网结算。据悉,今年7月底前,生育医疗费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经实现18个统筹区全覆盖,医疗机构覆盖全部妇幼保健院和有产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并全面实现县域全覆盖。截至9月底,开通异地联网医疗机构376家,联网结算1174人次,垫付659.73万元。

此外,我省积极推动医保资源向基层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药服务。李博介绍,省医保局不断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提质扩面,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调度,鼓励更多定点药店、村卫生室、民营医院参加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切实将质优价宜的集采药品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参加活动单位达到3.3万家,较2024年底增加4435家。

为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我省持续深化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全省16市已全面实现门诊费用报销、住院费用报销、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等27项医保经办政务服务“市域通办”,即27个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市域范围内县(市、区)医保经办窗口无差别通办,群众进本市的任何一个县(市、区)医保办事大厅,就能办理这27项业务。同时,在省医保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医保AI客服,构建起全天候、不间断服务模式。(齐静)

编辑:刘博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