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漏水储藏室,三天修缮如新;突降大雨中,景区送上姜茶和“晴日卡”……在临沂,一条12345热线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用一个个暖心故事书写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答卷。
“三天解决漏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三天解决漏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说起储藏室的变化,郯城县居民司女士满是感慨。此前,她的储藏室因屋顶防水层老化,每逢降雨就严重漏水,地面常年潮湿,墙角长满青苔,“人一走就打滑,存放的杂物也总发霉,清理了好几次都没用”,这成了她这段时间的烦心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司女士拨通了郯城县住建局“郯和坊”解纷平台的电话。
令她意外的是,电话挂断不长时间,“郯和坊”解纷平台的工作人员就打来反馈电话,不仅耐心询问漏水位置、严重程度等细节,还主动告知受理编号,让她可随时查询进度,三天之内完成修复。司女士笑着说:“修好之后一次漏水都没有,终于能安心用了,这效率太让人暖心!”
“二维码一扫,问题五分钟解决”
今年“十一”假期,沂蒙山蒙童胜境度假区迎来62万游客,却只产生了16件投诉工单。秘密何在?秘诀藏在15块“您马上提我马上办”二维码展板里。
“扫码在网上提交肯定有作用。”一位游客满意地说。景区负责人王国洲介绍,后台有专人跟进,通过手持麦通知就近工作人员,“平均耗时不到5分钟”。这种“未诉先办”的模式,让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解决。
琅琊古城则从历史工单中找准病灶,面对游客订错日期无法退票的难题,景区没有简单拒绝,而是深入分析往年数据,联合各平台开通假期专线,大幅增加演出场次至单日11场,让票务纠纷工单下降了42.5%。
“雨中滞留游客,我们送上温暖”
10月3日,沂蒙山龟蒙景区突降大雨,众多游客滞留山顶。就在游客焦急等待时,景区启动应急预案:树立候车提示牌、优先调度车辆、发放雨衣姜茶、开辟老幼通道……“争取候车时长不超过1.5个小时。”工作人员孙燕说。
贴心的是,景区推出“晴天险”——游客所持门票自动升级为“蒙山晴日约定卡”,可在一年内任选晴天免费重游。一位游客赞叹:“以前从没听说过‘晴日卡’,感觉特别吸引人。”
“‘零工单村’的秘诀:主动找问题”
在费县胡阳镇北尹村,两位村民因杨树遮阴吵得不可开交。“你这树荫里边什么样,外边什么样?”“都是你家树遮挡的!”双方各执一词。
村干部没有回避,而是把两人请到“实话石说”调解室。经过耐心调解,种树方同意伐树,种粮方也表示理解。“村来给我调解了,我觉得可以了。”村民胡先生满意地说。
这样的调解已成常态。北尹村党委书记石廷德自豪地说:“用我们的智慧,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实现了有问题打热线,不如到我们‘实话石说’来解决。”
在庙山镇岳庄,党支部书记高庆林道出了“零工单”的秘诀:“平常我们就是入户给老百姓拉呱,到户里排查,了解有什么诉求,提前处理好。”正是这种“未诉先办”的态度,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从修复漏水储藏室的民生小事,到景区“5分钟响应”“晴日卡” 的温情服务,再到村庄“实话石说”调解邻里矛盾、入户排查化解隐患的基层实践,临沂市以12345热线为核心纽带,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需求的最末梢,用“小工单”构建起“诉求有响应、问题快解决、服务有温度”的治理闭环。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