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文汇社区未来小区,“政协委员协商议事室”里气氛热烈——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物业经理围坐一圈,正围绕“小区充电桩扩容”问题各抒己见。“以前充电要抢位置,现在委员们牵头商量,问题很快就有了眉目!”居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滨城区政协推动协商议事“沉下去”的实效。从社区小院的民生琐事到跨省的发展合作,滨城区政协以“有事多商量·大家来商量”协商平台为抓手,推动协商触角向基层全面延伸,激活发展动能。
织密“四级协商网”,群众声音“有处说”
“小区下水道堵了半个月,找了好几回没解决,没想到政协委员来了一趟就有了动静。”说起家门口的变化,绿洲家苑小区居民王大爷的记忆,折射出滨城区政协协商网络的“精准覆盖”。
近年来,滨城区政协构建起“1+13+26+15”四级协商平台,即1个区级协商议事厅统筹全局,13个乡镇(街道)议事室覆盖辖区,26个社区议事点扎根一线,15个委员工作室延伸服务,如同一张细密的“民生网”,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兜住。
在市中街道,“政协委员协商议事室”不仅是议事空间,更升级为“议事、读书、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站。委员们打破“会场”边界,深入网格、楼宇、居民家中,通过“线上聊+线下访”全天候收集社情民意。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托育服务缺”等难题,创新推行“1+N”联动协商机制(1名政协委员牵头,N个部门、群众代表参与),推动委员、职能部门、群众代表面对面“掰扯”。包括绿洲家苑下水道堵塞等30多个民生堵点就这样在“商量”中迎刃而解。
“协商不是摆样子,得让群众真参与、真受益。”滨城区政协主席边洪芳表示。如今,从委员参与“红格议事会”敲定楼道粉刷方案,到委员网络直播协商解决“停车难”,协商议事已从“纸上谈”变为“马上办”,成为群众心中“暖心桥”。
聚焦“一老一小”,办好“民生实事”
“在微工厂加工手工艺品,一个月能挣2000多,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这日子踏实!”市中街道留守妇女刘大姐算起收入账,脸上笑开了花。这一变化源于政协委员“跑腿”牵线——通过深入调研,政协委员促成来料加工“微工厂”入驻社区,5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滨城区政协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让温暖直抵人心:一方面,协调建成“汇爱娃”托育园,配套“毛毛虫巴士”接送服务,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落地,智能监测设备实时守护老人健康,“孝善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暖心午餐,让“老有颐养”更有温度。从“托育园的笑声”到“养老院的暖阳”,政协委员把履职答卷写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架起“合作桥”,让发展动能涌进来
协商效能不仅体现在基层治理,更延伸至开放合作领域。今年4月,滨城区政协主席边洪芳带队赴沈阳开展“双招双引”暨政协工作交流活动,收获颇丰:在沈阳化工大学,160名毕业生现场与滨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拓荆科技,半导体项目合作洽谈取得积极进展;在铁西区政协,“线上线下委员联络平台”经验被“打包”带回,为本地政协工作注入新思路。
从社区议事室的“家长里短”,到跨省交流的“发展大计”,滨城区政协始终以“协商为民”为初心,以“聚智聚力”为路径,让“协商之花”在基层沃土绚丽绽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正如边洪芳所言:“协商的核心是为民,只要根植群众需求、凝聚发展合力,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迈不过的沟坎。”
如今,滨城大地上,协商之花越开越艳,幸福之路越走越宽。(董雪涛)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