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是临沂民营工业的发源地,曾长期依赖热轧、冷轧卷板等初级产品,面临附加值低、能耗高的发展瓶颈。近年来,罗庄区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产业格局,依托盛阳集团180万吨热轧、宏旺集团120万吨冷轧的全国领先产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迈进。
这是一条产业链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座老工业区向“新”而行的转型答卷。
罗庄区委区政府组织专班深入企业、走访市场,精准绘制出产业链“三图六表”,摸清了家底,全力打通开平分条、表面处理等关键环节,明确了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的主攻方向。
为此,罗庄区将高端不锈钢产业列为“首位产业、一号工程”,成立由区委书记任链长的工作专班,系统构建“热轧—冷轧—开平分条及表面处理—精深加工—交易市场”全产业链体系。
项目为王,链上开花。
目前,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聚集。全区不锈钢产业在建、拟建和在谈项目总投资额达百亿元,覆盖钛合金、高端厨具、智能家居等多个高价值领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东盛阳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2亿元建设的高性能合金材料制造项目。这里诞生了全国首条为钛板冷轧量身定制的生产线。
走进车间,全球最先进的二十辊冷轧机正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高速运转,将银亮的钛卷轧制成仅0.3毫米厚的极薄板材。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从开卷、轧制到脱脂、淬火的一体化集成,能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钛材的极致要求。
“钛合金冷轧卷单价是普通不锈钢的10倍,每吨高达13万元。”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超50亿元,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钛材产能空白,更将显著提升中国钛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创新赋能,破壁前行。
产业升级,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罗庄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勇闯技术“无人区”。目前,产业链上企业已拥有省、市级研发平台10个。盛阳金属科技与山东建筑大学共建的“山东省先进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其纯钛板产品已荣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近五年,罗庄不锈钢产业研发投入占比从1.8%大幅提升至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倍。持续的创新投入,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面对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罗庄同样以改革“破壁”。推出“招落一体”改革,创新“5同步”流程再造,将项目落地周期压缩一半以上。同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创新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两园两主”,塑造新生态。
着眼未来,罗庄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规划建设了“两园两主”产业载体。南园以盛阳金属材料产业园为核心,聚焦不锈钢及钛合金深加工,打造不锈钢及钛合金深加工集群;北园的美鑫不锈钢产业园,则集聚了百余家拉链企业,形成轻量化业态的“四大中心”。通过空间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三链融合”,罗庄正系统重塑产业生态,目标是成为北方具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不锈钢深加工及制品基地、北方不锈钢门类齐全的交易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后方。
钢,依旧是那种钢,但经过延链、增链、强链的锻造,被赋予了新的韧性与活力。在罗庄,一条绿色、智能、高端的钢铁新链条正在加速成型,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来源:罗庄区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