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遇到跨领域的问题,难免手忙脚乱。”谈起改革前的状态,执法队员秦士瑞记忆犹新。如今,像秦士瑞这样的执法人员,正经历着从“专科”向“全科”的转变。

这份底气,源于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精心筹备:常态化“法治大讲堂”夯实法律根基,“案卷评查培训”锤炼办案细节,“技能大比武”则成为实战检验的擂台。从规范着装用语,到熟练操作执法装备,再到精准适用法律条文,一支业务精通、行为规范、装备精良的“全科型”执法铁军正在成型。

今年以来,邹城以数字化为引擎,强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执法效能跃升和智慧治理赋能,走出了一条执法资源整合、力量下沉、服务精准的新路子。

走进城区一家新开张的小餐馆,墙上“1+8”登记管理材料引人注目。商户曹女士感慨:“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执法人员主动来登记,让咱开店省心不少。”这正是邹城“进门即登记、开业即纳入”新模式的成效,城区餐饮商户建档覆盖率已达100%。创新开发的“邹城油烟治理”小程序,为每家商户生成专属的“一户一码”电子身份证,集纳了从基本信息到净化设施参数、清洗记录等数据,构建起精准动态的“一店一档”数据库。

商户管理难题的化解,背后是邹城资源整合与制度的创新。一本详实的《城市管理手册》成为执法者的“行动指南”,644项执法事项的自由裁量权被清晰界定。更关键的是“1(综合行政执法局)+N(执法中队)+X(网格)”的组织架构重塑,以“局队合一”的模式让执法指挥更加扁平高效。此外,持续整合的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力量,助力执法触角延伸至基层,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执法协作体系。

在邹城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如同城市的“智慧中枢”在律动:AI摄像头自动锁定占道经营,油烟浓度超标即时报警,市民“随手拍”的线索直达执法终端……“云上执法”已成为邹城治理的日常。

“过去问题采集需经人工审核派遣,现在通过平台可直达处置单位,效率显著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顾云志介绍。邹城将综合执法智慧化推向纵深,打造“一网统管、一屏通览、一体联动”体系,12345市民热线与网格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形成了“发现—派单—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系统运行以来,已高效处置信息13.8万余条,处置率达99.85%。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执法规范、效能突出、群众满意’的改革样板为目标,持续加强‘全科型’执法队伍建设,推动‘法治大讲堂’与现场实训深度融合,帮助执法人员在复杂情境中精准履职。同时,拓展‘1+8’管理模式应用范围,由餐饮行业逐步延伸至更多业态,真正实现执法有力、服务有温。”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兆鹏说。(来源:邹城市委宣传部)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