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济南7月7日消息(记者唐磊)“原以为买的是2025款新车,结果仔细看了签订的合同才发现车是2023款。”近日,山东淄博的魏先生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了其买车时的遭遇。魏先生认为,汽车销售方未履行告知车辆关键信息的义务,存在恶意欺诈,需退回5000元订金。销售方则表示,签订合同时已告知相关信息,订金无法退还。

消费者:认为买了“新款”车 签合同时变了“老款”

据魏先生介绍,6月22日,他与妻子来到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骏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看中了一辆福特领睿SUV畅领型。销售人员向他们介绍了车型、配置和性能。“因为我们默认了它是新车,所以谈的就是价格、赠品这些问题。”魏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哪怕是在签合同的时候,“销售人员全程没有给我们提示过一句(是2023款的车)。”

魏先生交的5000元订金截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 魏先生 供图)

在与销售方签了合同并交了5000元订金后,当天晚上,销售方给魏先生发来合同的复印件,魏先生这才发现,原本自己认为的2025款新车,在合同中却是2023款,于是他在微信上询问了店里的销售人员:“今天下午订的是2023款吗?我还一直以为是2025款,是写错了还是怎么着?”6月23日上午,销售人员给魏先生回复了“23款哥,25款畅领厂家也是没生产。”

双方签订的购车合同书(央广网发 受访者 汽车销售人员宗先生 供图)

在了解完车辆信息后,销售人员给魏先生发来一个二维码,“我看着是银行的预审,当时谈的是办个分期,预审码就是填写信息。”当记者询问为何已经知道车辆信息且不想要的情况下还要填写预审信息时,魏先生表示:我也不知道,因为好几年没买过车了,也不大了解,之前都是银行现场办理,现在是预审,我也没多想。

魏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比较介意的地方在于店内那辆2023款的畅领是2024年12月生产的,1月初进店,“进店已经快半年了,我肯定是不想要了”,同时,“他们(店家)隐瞒一些信息,就是有点欺诈性质,引诱我签了合同,我就想退订金。”

销售方:签合同时已明确告知 订金退不了

对于魏先生提到的未告知车辆信息一事,6月26日,淄博骏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宗先生告诉记者,魏先生第一次到店的时候,“当时展厅里摆放着2023款领睿SUV畅领型低配版和一台其他型号的2025款中配版,他(魏先生)说考虑低配,我说就这一台车,是个老款,车头不一样,其他没再细说。”

展厅里展出的2023款福特领睿SUV畅领型(央广网发 受访者 汽车销售人员宗先生 供图)

宗先生还告诉记者,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自己也明确告知了车辆是2023款,“因为我们签合同时必须给客户讲解合同内容填写的是什么,他也没提异议。”

做银行预审时双方的聊天记录(央广网发 受访者 汽车销售人员宗先生 供图)

“汽车行业目前来说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多久后的车算库存车,不过我们和客户(魏先生)那边沟通了,到店满6个月算库存车。”宗先生告诉记者,按照自己以往的销售经验,大多数客户能接受的是到店6个月以内的车,魏先生订购的车辆是2025年1月3日到店,由于临近6个月,“我就去找我的上级销售经理谈,销售经理又直接给了1万元的优惠,客户最终也接受这个价格。”

针对魏先生一方提出的退订金一事,宗先生表示,“我们肯定是没法退的,合同是他签署的,合同也没有问题。”同时他告诉记者,店家也愿意作出一定让步,“如果还是提2023款畅领,价格可以再便宜点,如果不考虑这一款,我们还有2025款领睿SUV铂领型,也可以重新算个价格,做到底价,但对方直接很强硬地说:‘不要,退车’。”

律师:签订合同时要看清楚“白纸黑字”

针对此次消费纠纷,北京市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公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路一林律师表示,在车辆买卖时,销售方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销售方必须全面、真实披露车辆信息,包括车型年款、事故历史、维修记录等。若隐瞒关键信息,可能构成欺诈。

路一林告诉记者,仅从合同看,里面标明了“品牌/车型,23款领睿畅领”。所以,魏先生需要有证据证明,销售方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或者侵犯知情权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由于消费者自身原因没有仔细阅读合同,在民事诉讼阶段又举证不能,则法院会判举证不能的一方败诉。“所以,打官司退订金也是有风险的,像这种情况建议双方协商处理。”

针对双方争议的“退订金”问题,路一林解释称,一般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没有约定,那么订金属于预付款性质,当卖方违约时,可以无条件要求其退回。买方违约时,可以与卖方协商解决并要求对方退款。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定金则是《民法典》明确规定的担保方式,具有双重担保属性,即给付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收受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

路一林提醒,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看清楚“白纸黑字”,以防止被营销话术所误导,要以合同文字为准。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