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应运而生。而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如何以海岛“小切口”做活生态环保合作“大文章”,山东是否已“破题”?在2月1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副市长李金涛给出答案。
烟台是一座有创新基因的城市。2021年中央海洋强国文件提出,支持烟台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山东烟台于2021年提出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2023年编制了《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目前,“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成效斐然,实现了车辆全域管控、新能源公交全域运行、清洁供暖全域替代、生活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全域覆盖。获批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特色做法入选《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大黑山岛被认定为我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海岛,“孙家村近零碳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4年初,烟台以“长岛国际零碳岛”为载体,提出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搭建国际对话沟通和交流合作的高能级平台,推动全球岛屿利益相关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和烟台市构建了省市协同联动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推动工作开展,确定了“在建设中争取、在争取中建设,以建设促争取、以争取促建设”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4年11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省外办、省生态环境厅、烟台市政府共同承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成功举办,实现了省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专题边会“零”的突破。会议级别高、视角新、反响强,烟台代表32个共同发起方发布了《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提出加强全球零碳岛屿合作的方向和前景,得到国际组织官员和多国政要的积极响应,受到海内外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放大办会效应,烟台市将以更大力度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积极推动建立“合作组织”,更好助力山东省海洋绿色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合作新名片。(赵璐)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