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一直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民营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资深媒体人朱仙娉、王爽爱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民营经济兴则地方兴,民营经济强则地方强。在中国经济的滔滔浪潮中,民营经济恰似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更在创新、就业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之路备受瞩目。那么,民营企业想要取得长远发展,路径究竟在何方?

励精图治 政通人和“上大分”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在济宁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政策的“东风”正劲。从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从减税降费到金融支持,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助力。

2024年8月2日,济宁市《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实施方案》闪亮登场,犹如一盏明灯,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济宁市聚焦商事服务、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科创支持、惠企政策、合规监管6类集群场景,推出拓展“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场景、优化金融服务便利度等18项创新举措,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规范涉企监管执法,推动涉企服务由基础型、普惠型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转变,更好解决企业困难和诉求,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型政府”的深刻内涵。

今年上半年,济宁市进出口6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济宁海关深入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助企纾困,征询23家货代报关企业、专用车出口企业、跨境电商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3项,为企业的发展打通了“堵点”,畅通了“脉络”。期间,济宁市出具《征免税确认通知书》20份,审批减免税款1174万元,更是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更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风正劲,帆高悬,何不乘势沧浪巅?在济宁,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的大格局中,敏锐地捕捉政策机遇,借助政策的“东风”,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招大引强 聚链成群抱团发展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是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民营企业的发展不能“单打独斗”。济宁招大引强,聚链成群,让民营企业抱团“取暖”。产业集群的效应日益凸显。

济宁市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围绕“231”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在产业集群的“大家庭”中,能够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创新,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做大做强的飞跃。

目前,济宁市已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2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0家。济宁市还坚持把招商建在产业链上,牵头形成了宁德时代、小松智能制造、长城重工产业链招商方案以及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工作方案,绘制了莱赛尔产业招商图谱,梳理上下游目标企业,实施靶向招商。济宁市围绕19条核心产业链逐链绘制招商图谱。初步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中,19条核心产业链项目占比达75%。这充分证明了这种招商方式的高效性和前瞻性。

产业链群的建立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各个产业链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协同效应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济宁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产业链的构建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民营企业之间也相互扶持,共同攻克难题、开拓市场。

海纳百川 欲善其事必利其 “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前进的“利器”。济宁这座城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各方人才。

济宁市制定了《济宁市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 着力打造“青春之城”的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该方案以青年和青年大学生为重点,实施“青年乐业”“青年乐创”“青年乐学”“青年乐享”“青年乐居”五大专项行动。济宁市从青年人才吃、住、娱、游、购等“身边小事”,到就业创业安居的“人生大事”,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让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事业等方面充分享受真心实意的礼遇,最大限度发挥青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努力把济宁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青年人才的向往之地、目标之城。

这些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纷至沓来,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人才带来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和新的活力,恰似一泓源头活水,为民营企业持续注入蓬勃生机。

民营企业依托济宁的“人才蓄水池”,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选择,能够更好地选拔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民营企业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广纳贤才,还为聘用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待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用心打造自己的人才“利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勇攀高峰 向“新”而动生生不息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民营企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具有创新性强、机制灵活、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把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引导民营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养体系,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水平和风险抵抗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同时,济宁市全面部署知识产权重点工作,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先后印发《济宁市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济宁市2023—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计划》《济宁市贯彻落实共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保护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宁安泰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专注于矿用潜水电泵研发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3年,该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当年用于研发的投入高达1230.15万元。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2项和省级科技成果5项,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5.4%。

济宁的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勇攀高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市场的洪流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永不停歇地向前流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济宁,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铺就一条康庄大道。民营企业只要巧借政策“东风”、抱团“取暖”发展、广纳天下英才、向“新”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在济宁乘风破浪、向阳生长。

编辑:唐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