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1月23日消息(记者 苏莉 实习生 彭浩天)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经历年添修,现占地百余亩,是蜀中久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

从外围俯瞰,红墙环抱,绿水萦绕下的三苏祠成为了一座半岛,形成了岛居式的特色,清幽而又静谧。踏入祠内,古树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跃入眼帘。又有翠竹点缀其间,转角可见,印证了苏轼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言。

千年更迭,三苏祠在不断变化着。三苏曾经居住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三苏祠主要为清代重建,留存下来的古井、古洗砚池也不同于往日模样。但任凭时光流转,三苏祠庄重典雅的亭台楼榭和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旧在述说三苏的故事,三苏祠依然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进入新千年,三苏祠再次迎来了重大变化。祠堂内原有的三苏陈列全部撤出,恢复了古祠堂原有的风格,另外开辟了三苏纪念馆做三苏生平和成就展陈。古祠堂和纪念馆实现功能分区,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便于参观游览。在展出形式上,增加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和绘画、塑像、场景等艺术手法,营造与主题内涵情景相融的展示氛围,深刻地感染了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家风家教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苏轼十岁开始,苏洵就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严格的家教伴随了苏轼一生,在流放海南时,苏轼还梦到被父亲提问背诵《春秋》。在苏洵在外云游时,母亲程氏就教兄弟二人读书,成了兄弟俩的家庭教师。程氏教他们读《后汉书·范滂传》,要他们以“能死直道”的范滂为榜样。良好的家风家训促进了苏轼、苏辙的成长成人,让他们为官能勤政清廉,为人能守正不阿。如今,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瞻仰三苏,体会三苏文化,期望他们能被三苏的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成为正直、善良、进取、仁爱之人。

可人千载尚流芳,故宅池中并蒂香。三苏文化涵盖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影响力至今未泯,滋养着当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三苏文化虽然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小支流,但透过它却能折射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学习感悟三苏文化,传承发展三苏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例证。

编辑:昌思荣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