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0月28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回顾2016年以来武侯区的发展历程,令人感慨。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85.5亿元,比2016年增长59.7%。

这五年是发展成果丰硕喜人的五年: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三国创意园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3.8%增长到2020年的9.8%。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每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以上,五年来,武侯区累计投入超过250亿元。

五年时间,一组组夺目数字、一项项喜人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见证极不平凡的五年,写下载入史册的武侯答卷。

高质量发展引领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经济增量提质

2021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8亿元、比2016年增长56.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2亿元、比2016年增长85.2%……

时隔五年,武侯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答卷。

这背后,与产业合理布局、聚集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片区密不可分——近年来,武侯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聚焦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顶端,统筹推进华西医美健康城、三国创意设计园、她妆美谷、成都音乐坊、悦湖高端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五大产业发展片区建设,提升武侯产业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环川大知识城建设,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五年来,武侯区累计引入市级重大项目129个,京东西南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3.9亿元。武侯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

这背后,与强力输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紧密相连——近年来,武侯区坚持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经济提质发展,积极构建5片区22单元有机更新格局,加快实施27个重大更新项目,总投资近1300亿元。

这背后,也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优质企业落户高度关联——五年来,武侯区新增市场主体7.8万户、总量达29.5万户,获评“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目前,全区世界500强企业达122家,占全市总数的40%,“世界建筑节”中国组委会永久落户武侯。

生态优先

宜居品质加快提升塑造和谐共生美丽武侯

出门看景,开门见绿,骑行散步,亲水赏花……江安河畔,随着宜居水岸工程的推进,这样的宜居品质生活正走入武侯区市民的生活。河岸之上的变化,同样不小。武侯大道铁佛段与金履路交汇处的小游园内,绿草繁花,还有精心打造的绿道,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相互交融——这是武侯区生态环境改变的真实写照。

碧水蓝天、城绿相融、生态宜人的宜居环境,让武侯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国家生态县的“升级版”,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反映一个区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

荣誉背后,藏着怎样的密码?

武侯的回答是: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治一增”三个关键词,做足生态文明建设三篇文章。

坚持生态优先。五年来,武侯区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宜居水岸、天府芙蓉园、音乐大道等重要节点和特色街区陆续呈现。

绿色发展,行胜于言。五年来,武侯区打造华西坝、音乐坊、望江坊等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及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武侯段、锦江公园子街巷。

科学实施“三治一增”,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较2016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五年新增公园5个、小游园微绿地46个,全区绿道达110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6.2%。

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群众幸福感绘就民生新画卷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区,抑或是其他,其背后都是清晰的民生福祉导向,归根结底要落脚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一件接一件的民生实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急难愁盼的问题,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武侯区实施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建成民生项目108个。其中,教育方面,新改扩建、回收回购中小学、幼儿园38所,建成“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医疗方面,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家,实现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全覆盖;养老方面,建立“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居家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社区养老机构35家;就业方面,积极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档升级职工驿站100家。

群众的获得感,来自基层智慧治理水平的提升。武侯区探索组建了包括小区院落走访队伍、街面商家走访队伍、企业走访队伍在内的“三支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查,深入开展十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成区级智慧治理平台。

编辑:王颖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