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国庆节双节临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委对全国59家商超企业开展了今年双节期间各商品品类的销售数据预测调查。调查显示,恰逢双节合一,消费集中度将会提高,超市销售预期整体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对增长幅度预判较为谨慎。从企业预判数据看,饮料、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与出行相关商品将有上升趋势;烘焙类、月饼、水果类、酒类、蛋品、熟食等常规节日属性商品将有所增长;米面粮油、乳品、肉蛋禽、蔬菜等民生商品将保持相对稳定。
调查显示,今年双节合一,中秋、国庆两个销售节点合并,统计预估国内销售高峰期出现较为分散,最早9月4开始出现高峰,从9月8日到9月26日全国陆续进入节日市场高峰期,最晚9月29日出现。从持续时长上看,21家企业认为市场高峰在7天内(占比35%),26家企业认为将持续8—14天(占比44%),12家企业认为将持续15天以上(占比20%)。
节庆礼品类:双节合一,销售有望集中爆发。节期、节气和民俗消费点燃,聚会和走亲访友回归常态,节日礼品(月饼、水果、保健品)的需求有望上升。婚庆、喜宴等活动可能会在十一期间补办,进一步增加消费。
出游类商品:中秋、十一连休,出游需求激增,旅游类商品销售可能增长。方便食品、一次性用品、特产和休闲零食等商品的销售机会增加。出游、自驾、户外、露营、运动场景等相关商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及调料)或有亮点。
民生类:米、面、粮、油、肉、蛋、禽、奶、熟食、蔬菜、调料,中秋和国庆节期间家庭聚必备,假期时间长促进购买频次,节日期间保持稳定增长,团购业务助力。具体如下:
月饼品类:调查显示,有47家企业预判稳定或大幅上涨,18家企业认为上涨幅度为5%—10%,认为增长10%—15%的有6家,15%—20%的有4家,认为超过20%的有6家。数据显示预判月饼上涨较稳健,具有较好的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消费者具有更注重健康,环保以及实惠的消费理念,因此高低档商品销售或存在分化,需合理备货。
饮料:瓶装水、功能饮料、茶饮、果蔬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冲饮、咖啡。调查显示,有51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86%),8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14%),预估销售的中位数及众数为增长5%,平均值5.51%。在出游需求、节庆送礼、餐桌必备等多消费场景激发下,饮料稳中有增预判较为趋同。
烘焙类:面包、中西糕点。调查显示,有49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83%),10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17%),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为增长5%,众数为增长10%,平均值6.59%。整体预判销售额稳健增长,部分超市的销售增长显著,成功的销售策略,如促销活动、市场定位或产品创新对销售存在影响。烘焙食品(包含现制类)新鲜,口感好且具有一定保质期,中短途出行方便携带,可休闲或应急果腹。此外,节庆民俗消费如蛋糕、糕点等可能会在节日期间受到一定的销售推动。
水果类:苹果、梨、桃李杏、柑橘、瓜果、浆果、坚果类、其他水果、水果礼盒。调查显示,有48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81%),11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1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为增长5%,众数为增长5%,平均值为6.89%。节日期间探亲访友的固定消费需求、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增强,应季水果的集中上市以及出行等因素将拉动水果销售,尤其是礼盒装水果或将表现出色,稳中有增的预期较为趋同。
酒类:白酒、啤酒、红酒。调查显示,有47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80%),12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0%),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10%,平均值为6.89%。酒水节日属性较强,节假日必不可少,大部分对于5%—10%的增长幅度预期较为坚决,部分企业或将有更高提升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口流动(出走、返乡)、高端酒低价酒之间的占比、超长假期带来消费时长或对实际销售产生影响。也有企业反应,受不同购买渠道的酒类价格差异的影响,导致销售预测较为悲观。
豆制品:豆腐、豆浆、豆制品深加工。调查显示,有45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6%),14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3%),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5.59%。豆制品是餐桌必备食材,植物蛋白及健康概念,非节日期间也表现不俗,增长预期稳定。
副食调料:调味油汁、调味粉晶、酱制品、腐乳、酱、干菜、海味、配料、罐头、蜂蜜果酱。调查显示,有44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5%),15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5%),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2.28%。整体预判增长较为稳定,差异主要来源于城市间人口流动及出游行为或带来影响,户外烧烤类调料有所增长。
蛋品类:鲜蛋、加工蛋品。调查显示,有43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3%),16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7%),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3.64%。预判趋势较为稳定,但与往年相比,在家时间减少,外出人口流动增加或将对销售产生影响。
熟食类:包含主食加工、散装肉制品、熟食加工、小菜、配菜。调查显示,有42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1%),17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4.58%。中秋和国庆节期间的家庭聚会,熟食同样也是餐桌必备商品,增长幅度预测稳中有升且较为趋同,影响预判减少的原因主要受人口流动、假期出行、餐饮业态回流等因素影响。
方便食品:饼干、曲奇、派类、冲调食品、保健品、方便餐、巧克力、婴儿食品。调查显示,有42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1%),17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2.88%。大部分企业认为方便食品整体预估增长较为稳定,方便面、自热饭、饼干类商品与假期、休闲、出行具有强关联性,假期效应会带来销售的相应增长。此外,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有助于保健品及相关礼品装走俏。
休闲食品: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肉干、豆干、糖果、果冻。调查显示,有42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71%),17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2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3.14%。与方便食品趋同,节假日期间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需求会增加,具有强关联性,具备增长条件。
粮油类:米、面、杂粮、挂面、烹饪油。调查显示,有39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66%),20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34%),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2.54%。从预测情况来看,半数企业预期销售增长幅度较稳定。节日送礼可能拉动部分增长,但不及春节假期。
蔬菜类:叶菜类、根茎类、瓜类与茄果类、菌菇类、花菜、芽苗、豆类、腌渍加工蔬菜、其他蔬菜。调查显示,有38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64%),21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36%),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1.36%。从销售同比预测情况来看,半数以上企业预期销售稳步增长概率高,具备节日效应,但因与往年同比人员流动、外出等原因会造成部分区域预期下跌,对于预期不同地区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冷冻食品:速冻面点,速冻料理包含炸货、涮货、冷冻蔬菜等。调查显示,有37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63%),22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37%),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2.22%。与往年同比,今年人员流动性大、出游等原因会造成囤货减少,因此部分企业预期下跌。但也有企业认为,宅家休息或外出露营烧烤也会带动冷冻食品销售增长。与肉类、蔬菜品类一样,预期数据存在不同看法。
奶饮冰品:液奶、酸奶、乳酸菌、低温制品、奶酪黄油奶油、冰淇淋。调查显示,有36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61%),23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3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2.12%。乳制品具有礼品属性,中秋期间销售有望增长,尤其是与供应商合作紧密的企业预期较好。
水产类:鲜活水产、冰鲜水产、称重冷冻水产、联营水产、速冻水产。调查显示,有36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61%),23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39%),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0.85%。日本排海舆情导致进口水产消费信心缺失,部分企业对于进口水产持谨慎态度,但舆情过后,包括政策和措施、媒体报道,以及时间淡化后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等因素,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此时国产及淡水水产对于销售应有填补和推动作用,大闸蟹等节气商品也会有拉动销售。
肉、禽类:猪、牛、羊、禽、其他肉类,调理肉类半成品、速冻禽类、速冻肉类。调查显示,有35家企业预测销售上涨(占比59%),24家企业预测销售下跌(占比41%),预估销售的中位数与众数都为增长5%,平均值为1.69%。肉类预期存在一定分歧,主要成因包括市场价格波动,与往年相比囤货现象减少,出行及餐饮业态回流影响。
团购业务是超市重要业务之一,占比举足轻重,今年中秋、十一双节预期不足,33家企业预判上涨,10家持平,26家企业则预判下跌,下跌主要原因是团购业务缩减,部分地区团购客户主动减少或取消业务。
综合来看,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期间,水果类、节庆礼品类、出游类商品有望呈现增长态势。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实用性和实惠性,同时更理性谨慎选择商品,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受特定事件和背景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类商品的销售表现存在差异。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