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来临之际,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黄河中大天鹅的影像,再次登上多家媒体。这段时间也是它们即将离开青海,飞往南方的时期,去观赏天鹅的人比上个月更多。吸引大家前来的不仅是大天鹅引吭高歌、嬉戏打闹、闲庭信步的身姿,更有7年来每个冬季相处的感情,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得益于多年来我省湿地生态保护的成效。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青海省内湿地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位居全国第一。且全省一半以上的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多年来,大天鹅、黑鹳等珍稀野生鸟类开始在我省现身,不但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印证青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团体、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不断提高,对湿地修复和保护的措施逐步完善。

湿地保护贵在保持原生态,在开展湿地修复时,关键是不能破坏原有生态,重现自然生态之美。以化隆县为例,从2016年至今,相关部门拆除了河岸的商业设施,划定了岸边人类的活动范围,在沿岸修建了围栏,利用芦苇恢复湿地,并安排专人进行巡护,并以绿色有机谷类在适当位置投喂……营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确保大天鹅顺利越冬。

近期,化隆县林业与草原局进一步加强湿地动植物保护的宣传与巡查力度。调运2800余株芦苇栽植在河边,为大天鹅创造更加舒适、安静的环境,并发动由当地摄影爱好者们组建的大天鹅志愿服务队,配合巡护人员号召广大群众爱护动物、文明观赏,及时报告大天鹅受伤或死亡等突发情况,全民合力保护湿地野生动物。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化隆黄河天鹅的数量已由最初的十几只增加至数百只,赤麻鸭、斑头雁等其他鸟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岸上的人们则用各自的方式,为它们守护着良好的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更加美好。(青海日报罗珺)

编辑:贾海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