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聚焦省市“五个文化”职能定位,打造“书遇·城东”品牌,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全民阅读圈”让生活悦读悦美
——阵地矩阵化。按照“多元融合、共建共享”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区“15分钟阅读圈”建设工作,在现有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基础上,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老年大学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区级图书馆、职工书屋、“最·书里”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微地标”。
——资源共享化。将居民阅读的场所从图书馆、学校延伸到咖啡馆、书店、公园等,遍布城乡的阅读基础设施网络迅速延展加密,多业态融合的公共阅读空间不断涌现,让辖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监管规范化。通过“专项检查+日常巡查+不定期暗访”三合一巡查手段加强对辖区39个私营书店监督检查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检查巡查3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93人(次),完成发行单位年度核验34家。
“城市书房”让书香浸润城市
——书房品牌化。围绕“紧贴群众需求、突出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聚焦“最·书里”品牌引领,先后更新建设清真巷、中庄、花园南街、老年大学、海书里美学火锅5处“最·书里”城市书房建设,累计投放图书超过2.95册。
——功能集成化。推动城市书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共联、共建、共享,突出人才培养、文学创作、阅读推广、活动交流等功能多元建设,为辖区居民打造阅读、学习、交流、休闲的一站式“悦读”空间。
——活动丰富化。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宣传、读书分享会、民族书画展等特色活动68场(次),受众超7000余人(次),成功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阅读+”模式。
“线上图书馆”让阅读触手可及
——平台多元化。以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拓展数字化阅读平台—“云图有声”和“书遇城东”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建设,购入超170万条声音、46万小时的有声电子书版权,用户扫码即可畅听。
——阅读智能化。互动名人墙、智慧朗读亭、VR体验、虚拟翻书机、电子书法台、电子读书阅览本、棋艺机、青少年阅读机……能让读者享受更好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扩大化。依托“和谐东区”新媒体矩阵,发布电子书籍、艺术鉴赏、讲座慕课等内容,丰富干部职工群众阅读方式。成功打造“指尖上的图书馆”。
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下,创新全民共建模式,完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骨架,让书香深入城乡毛细血管,下一步,城东区继续深化“书遇·城东”品牌建设,不断延伸阅读触角,创新阅读推广形式,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血脉。(城东区委宣传部供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