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热饭,是长者暖心的慰藉;一份守护,是家庭安心的依托;一方院落,是乡村老人熟悉的乡愁。面对户籍老人占比高达22.2%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西宁市城北区以“幸福”为笔,精心书写以“幸福食堂”“幸福养老管家”“幸福大院”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新篇章,探索出一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特色路径。
筑牢基础,构建“15分钟幸福养老圈”。为应对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城北区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拥有6家养老机构、866张护理型床位,并建成2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个农村老年之家及67个城乡幸福食堂(助餐点),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15分钟幸福养老生活圈”基础网络。

幸福食堂暖心便民又实惠
“幸福食堂”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吃饭问题,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品质。城北区自2019年便系统布局,构建起“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助餐网络,并对困难及高龄老人进行精准餐费补贴。今年,区里更创新引入9家优质餐饮企业参与助餐服务,通过社会化运营提升服务品质。在确保吃得方便的基础上,更严守安全底线,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73%的监控覆盖率。今年以来,已累计助餐24万人次,发放补贴145.44万元,用一餐餐热饭温暖了全城。
“幸福养老管家”为居家养老注入专业力量。作为服务体系的创新一环,“幸福养老管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人提供“点单式”上门服务。目前已在5个小区试点,在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面向活力老人的自费服务模式。同步引入专业“智享·幸福里养老管家平台”,面向60周岁以上所有老人提供“一户一册”精准服务。建立起“需求发现-精准匹配-服务供给-反馈评价”的完整闭环,并通过100%电话回访与30%实地核查进行质量监管,确保专业服务真正融入家庭日常。
“幸福大院”打造农村“不离乡”的养老模式。针对农村养老,城北区创新打造“幸福大院”,构建“村级主导、多元协同、老人参与”的农村养老新生态。按照“一村一特色”的思路,8个试点村正探索融合互助养老与本土文化的特色服务。通过“政府补贴+村集体自筹+社会捐赠”的模式,打造“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互助养老模式,让乡村老人在熟悉的乡土中安享晚年。
创新引领,推动从“养老”到“享老”的升级。在夯实基础服务的同时,城北区不断拓展养老服务新内涵。投资50万元建成的适老化展厅已投入运营并产生交易;区老年大学已完成招标,预计年底前试运营;全区6家养老机构均实现医养结合,为540名老人提供全托、日托服务。
此外,区里还足额发放高龄补贴2990.3万元,惠及2.75万名70岁以上老人;为4.1万名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险,筑牢兜底保障网。养老服务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立足新征程,城北区民政局已争取区级资金1000万元,将继续围绕“幸福城北”建设目标,通过深化三大“幸福工程”,为辖区2万余名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服务,持续谱写充满北区温度的幸福篇章。(来源:城北区委宣传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