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凌晨四点,在柴达木盆地鄂博梁Ш号三维地震项目营地,青海物探分公司震源操作手吴新国被金属敲击声吵醒。

“大晚上不让人休息……”吴新国披上衣服循声走过去。营地东北角,两个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忙碌着。

“老杨,你们起这么早?”吴新国打消了刚才的抱怨。

“两辆沙驼卡车故障还没排除,要赶在7点出工前修好。”说话的正是青海物探分公司2139队修理班班长杨元首。

设备修理现场(吕思霖 摄)

杨元首有二十多年修理经验,对野外一线所有类型的车辆状况非常熟悉。无论是庆铃皮卡,还是沙驼卡车,凡经他手都能“药到病除”。

青海油田鄂博梁Ш号三维地震项目自5月20日资料采集工作开始后,上百台运载设备高负荷运转。施工区地貌包括山地、高密碱梁碱包、碱壳地、泄洪区,施工环境复杂,设备故障时有发生。

杨元首和修理班的同志忙得连轴转,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

考虑到大家都很辛苦,6月4日晚上杨元首早早安排修理班的同志尽快休息。剩余的两辆沙驼卡车维修工作,他留给了自己和多年的搭档雷超。

“大梁开裂,先用等离子切割打出破口,再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杨元首拆卸组件,雷超焊接大梁缝隙。耀眼的电焊弧光有节奏地跳动着。

天色破晓,在马达轰鸣声中,看着一辆辆状态“满格”的运载设备驶向工地,疲态尽显的两人松了口气。

清理完现场,杨元首恨不得马上钻进被窝。

“我得换件干净的衣服,刮刮胡子,和孩子视频。”从早忙到晚,雷超难得抓住空闲的时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孙卫东 暴海宏供稿)

编辑:贾海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