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6月1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这是青海的传统香包,端午节快到了,香包寄托着绣娘们的节日祝福,祈愿身体康健,平安幸福。”6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来自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特色手工艺品引人驻足。

观展嘉宾观看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民族服饰秀(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作为此次生态博览会的特装展区之一,走进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土族盘绣、热贡艺术、湟源排灯等代表性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盘绣,通过绣娘们的巧手,可以绣出古色古香的七彩衣衫,也可以做出时尚精美的刺绣背包,古色古香与新潮时尚的碰撞感迎面而来。

展区现场,特色民族服饰时装秀令人耳目一新,现场剪纸、手工雕刻等可近距离感受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巧技艺(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保护传承能力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程和数字化记录工程持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非遗进景区、进校园力度不断加大,非遗品牌活动丰富多彩,“青绣”艺术创新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不断增强、氛围日益浓厚。

目前,青海省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16项,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45名。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7个、省级青绣就业工坊40个、各级各类非遗传习所(点、中心)500余个。目前,青海省已建成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编辑:张海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