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5年青海省气象工作研讨会议在海东市乐都区开幕。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人民气象事业创建八十周年座谈会精神、第九次全国气象预报工作会和青海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主线,聚焦落实中国气象局新“三定”规定、科学编制“十五五”青海气象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和改革进行深入研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共绘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为全省气象工作研讨会现场(张琪 摄)
青海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润祥以《锚定目标谋发展 深化改革开新局 加快推进青海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题讲话,就“十五五”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十五五”期间青海气象事业发展重点任务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顺年主持会议。省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布亚林,一级巡视员孙安平,总工程师伏洋出席。
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气象预报工作会议精神,省气象局相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青海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26—2035年)》编制思路、青海气象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总体情况、落实中国气象局新“三定”方案推进职能职责和重点任务落实思路举措等作专题报告。
会议指出,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青海气象事业正处在从“跟跑追赶”向“局部突破、特色领先”的战略窗口期。要准确把握深刻领悟“十五五”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要求。切实增强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深刻领会人民气象事业创建八十周年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部署,切实增强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精准把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切实增强气象融入和服务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
进入“十五五”,青海将开启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会议强调,要聚焦主线精准把握“十五五”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目标。抢抓发展先机,持续提升“三个高水平”,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聚焦多元需求,跃升实现“三个高质效”,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提质补齐“技短能弱”,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气象现代化既定目标。
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攻坚阶段,是青海全面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机遇叠加、厚积成势、追赶超越的黄金五年。会议同时提出“十五五”期间围绕“11452”总体发展思路要集中发力、开题破局的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针对青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强发、并发态势,提升气象灾害风险“早发现、早决断、早准备、早防范”能力,推动观测与预报服务“咬合式”发展,加强高原不同类型灾害性天气机理机制研究,优化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应急联动刚性约束。
二是构建全时全域、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体系。加快推进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协同的预报业务流程体系,构建极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综合预报一体化平台。
三是形成综合高效协同智能的气象监测能力。实现气象监测“更精密、更智能、更广泛”,切实增强气象精密监测支持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气象监测精密性、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形成综合协同、标准规范、共建共治的观测体系布局。
四是构建数算一体气象信息支撑系统。依托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生态)大数据中心,深度融入全省和全国数据中心集群,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和数字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气象数据产品研发应用,开展数字孪生大气应用。
五是提升国省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加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聚焦产业“四地”气象保障服务,提升智慧精细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开放融合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普惠共享气象服务能力。
六是统筹资源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领域、突出主攻方向,构建多元融合、优势互补的气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统筹行业力量、形成创新合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七是着力强化气象行政管理履职能力。依法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统筹行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有力推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进一步健全气象领导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气象产业发展。
八是形成均衡协调、集约充分的气象发展新格局。发挥气象部门管理体制优势,推进邻省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全省各市(州)、县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业务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基层气象高质量发展。
九是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度融入气候治理工作,强化气候变化研究和战略决策能力,营造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良好政策环境。
十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来源:青海省气象局)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