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黄南州泽库县入选全省首批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以来,泽库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初步奠定了饲草优质化、养殖科学化、产品一体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末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
抓住“草”,优质饲草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人工种草、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修复面积428.5万亩。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进行科学养畜,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管理,发放草原奖励资金3.6亿元,涉及牧户1.37万户。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产业,编制完成《泽库县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万亩饲草种植基地5个,913万亩天然草场实现有机再认证。开展高寒燕麦高产栽培,推广玉米、黑青稞、油菜和优良牧草等种植技术,2023年优质燕麦种植面积4.05万亩,草产量3.24万吨(青干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为减轻天然草原承载压力,促进饲草供应与牛羊养殖规模相匹配,加快建设青南有机饲草集散交易中心,积极打造“饲草飞地”和“牧场飞地”,通过租赁临近地区“闲置”土地种植饲草和异地放牧,实现“饲草飞地”5.15万亩、“牧场飞地”5.36万亩。目前,全县天然草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71.2%,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达262.96公斤/亩,总载畜量达142.88万只羊单位。
抓住“种”,良种繁育体系规模持续扩大。全面启动“泽库牦牛、泽库羊”保护三年行动,强化良种保护,大力发展曲玛日斑羊产业,建成一批“繁育推一体化”优质种质资源基地,19家合作社推广泽库牦牛“一年一胎”、泽库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技术,2023年末良种畜比例80%,能繁母畜比例55%,全县高效养殖技术覆盖率达21%。近三年,全县畜用暖棚面积达49.2万平方米,饲养规模比重达36.5%,逐步实现了舍饲棚圈、防疫设施、饲草料加工设备等设施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牦牛和藏羊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可追溯比例达83.7%,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及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均达100%。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引进“三区”人才20名,全面推行“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农牧户”科技服务新模式,培育各类农牧专业人才2500余人,新型职业农牧民550人,指导牧民科学养殖,提高牛羊肉品质和出栏率。2023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7.94万头(只),出栏23.9万头(只),产肉1.52万吨,产奶1.58万吨,全县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
抓住“链”,草畜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以牦牛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设,实行“政府引领+园区为核心+合作社为载体+入驻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牧户”运作模式,成立国有独资企业泽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饲草料运营、高效养殖、屠宰加工、商品流通和品牌打造公司,统筹全县畜牧资源,构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营销全产业链经营体系,目前已实现销售2000余万元,合理布局销售网点,在西宁、江苏海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营销分公司。建立2000万元融资担保基金、300万元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和1500万元农贷基金,近三年累计为624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提供牦牛产业发展担保金额8724.9万元,贴息213.4万元。全县64个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培育国家级合作社1家、全国一村一品村3个、省级示范社21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村19个。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新模式,西卜沙乡以牦牛产业优势组建全省首家乡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近三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3009万元,实现产业升级、生态改善、集体壮大、牧户增收共赢。
抓住“卖”,品牌带动效应持续放大。整合现有企业品牌和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品牌资源,全力打造推介“泽优牧品”区域公用品牌,设立“泽优牧品”直营店26家,对江苏海门7家企业发放“泽优牧品”品牌经营特许授权牌,高规格举办首届“泽库草原冬肉节”、“泽优牧品”走进西宁专场推介会,天津、江苏推介会暨“泽优牧品”主题市集活动,做大做强做响泽库牦牛、泽库羊“金字”招牌。瞄准高端市场研发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23个、有机农畜产品24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牦牛藏羊有机产品认证53.23万头(只)。依托对口援青帮扶、东西部协作机制和中石化全国易捷销售平台,鼓励网红达人直播带货,建立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点销售渠道,以“订单式”输出实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质优价”,订单销售总计2760.5万元。(泽库县委宣传部供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