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由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的“数聚青海·链通丝路2025首届青海数据要素生态大会”在西宁市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数聚青海,链通丝路”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数百人,共同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生态构建及青海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共谋数智新篇
上午9时,大会正式启幕。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在开场致辞中强调,青海正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西部数字经济新高地。
靳力介绍,近年来,青海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机遇,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先行推动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推动形成“1 + 2 + N”绿色算力基地发展布局,变绿电为绿算、变电缆为光缆、变瓦特为比特,着力开辟发展新赛道。
西宁市城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张恒山表示,城西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全面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场由数据驱动的深刻变革中。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引擎,更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拿大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杨天若以《数据驱动的人机物智能》为题,深入阐释了“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系统构建路径与发展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跃洲系统解读了数据价值实现的机制设计与青海面临的重大机遇。
浙江大学教授王春晖在《AI+数据资源:从以模型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演讲中,提出人工智能发展正进入以高质量数据为核心的新范式。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聪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数据要素处副处长崔佳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主任李荪分别围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资产化实践和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发表专题演讲。
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在此次大会上,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相继落地,折射出青海加速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决心与路径。
首先,青海省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创新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省级数据要素统筹、交易、流通和运营平台完成升级,将在制度创新、场景孵化、生态集聚等方面发挥枢纽作用。
紧接着,西宁市城西区发布《全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规划》。深圳深度国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演示了“可信数据空间+隐私计算”技术路径,提出以“一区三中心”架构——即区级数据中枢、行业数据节点、企业数据节点——实现政务、金融、民生等领域数据的安全共享与价值释放,为打造“西部数据港”核心承载区提供技术蓝图。
金融场景率先落地。大会现场,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畜牧总站与城西区共同签署“牦牛贷”金融合作项目并完成授牌。项目依托牧场物联网、牦牛耳标、卫星遥感等数据,建立活体资产动态评估模型,将传统畜牧业转化为可计量、可风控、可融资的数字资产,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牧民少跑腿”。
从平台升格到场景落地,从金融普惠到人才培育,再到开源生态,青海正以“数据要素×千行百业”为牵引,加速把数据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西部地区参与全国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提供“青海样板”。
数据赋能实践
青海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不仅承担着筑牢生态底色的政治责任,也迎来了以数据链动产业、以数字贯通丝路的历史新机遇。
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可为大数据产业提供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青海位于西北中西结合、联通藏疆、衔接中亚南亚的枢纽位置,具备构建区域数据枢纽和数据跨境交易的天然条件。
“青海数据要素生态发展必须强化制度创新,夯实数据要素市场根基。”有参会嘉宾表示,青海作为能源大省,应该借助能源优势,推动场景引领,促进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应重点围绕盐湖化工、新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等青海优势产业,推动“数据+”融合应用,以典型示范带动全产业链数据赋能,提升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另外,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应该共建丝路数据走廊,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探索与沿线省区及国家建立数据跨境流动与合作机制,推动青海成为区域数据汇聚、处理、服务的关键节点,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
首届青海数据要素生态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青海省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将为青海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来源:城西区委宣传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