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3月3日消息(记者汪晓青)“青海湖不仅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承载着重要生态功能的特有水体,保护好青海湖,是我们肩负的重任。”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说。

近期,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里,实验员正在处理从青海湖采集来的水质样品,针对水体中的微塑料、抗生素等进行样品分析,用于查清青海湖水质状况。

许庆民告诉记者,自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一直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话题。“2023年,我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将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纳入国家资金支持的建议。当年,该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山水工程的支持范围。”许庆民说。

自2020年开始,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聚焦青海湖水体整体监测,发布了《青海湖水体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青海湖水体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成果。“我们希望摸清青海湖水质状况,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青海湖整体水质状况和水生态安全状况。”许庆民说。

盛夏时节的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同时,青海湖流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24年9月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50.08平方公里,较去年(2023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

“今年,在业务工作和调研的基础上,我建议将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纳入国家项目资金支持范围,支持和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下的科学研究,凝聚更多合力,保护好、守护好青海湖。”许庆民说。

编辑:张海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