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湖以1.04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候选区为核心,构建起覆盖2.96万平方公里的全流域守护网,通过系统性保护与科学治理,打造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的示范样板。
近年来,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以常态化巡湖巡河巡草巡点为抓手,统筹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其中,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天峻管理分局作为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既护住了生物多样性的源头活水,又绘就了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画卷。
巡护日志里藏着生态密码
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作为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它承载着流域66%的径流量。这条河流蜿蜒穿过天峻县的广袤草原,最终在鸟岛附近汇入青海湖。它不仅维系着青海湖的水位水量与水质安全,更因充沛水量和优良水质,成为湟鱼洄游产卵的核心区域,以及黑颈鹤、普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10月底的青海湖畔已添几分寒意。晨光初现,阳康保护站的生态管护员已整装出发。巡护路上,阳康保护站站长岳启晨和队员时而蹲下身查看草甸上的动物足迹,时而弯腰检查植被情况。傍晚,夕阳将湖面染成金红,他们才带着记录翔实的巡护日志返回保护站。
天峻管理分局的成立,标志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迈出关键一步。目前,天峻管理分局的阳康、江河、快尔玛3个保护站的运行构建起“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站”三级管理体系,形成管理分局与县级党委、政府、保护站与所在乡镇一体化的协同模式。
“通过四巡工作,我们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污染、破坏等风险隐患。”岳启晨拿出一本巡护日志说:“比如生态管护员们在巡护过程中,记录的水位变化、植被盖度、动物踪迹等数据,都为青海湖的科研和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巡湖巡河巡草巡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各保护站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护,有效实现了对区域内生态状况的全面掌握、风险隐患的早期识别和各类问题的快速响应与处置,不仅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有力巩固和拓展了前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果。
藏汉双语宣讲队“声”入人心
巡护从来不是简单地“走一遍、看一遍”。这里的生态管护员正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草甸、每一条溪流,将生态保护与社区共治编织成一张有温度的网。
三个保护站分别位于布哈河中段、上游及普氏原羚核心栖息地,构成了一张严密的生态保护网。天峻管理分局创新推行的“巡护+宣讲”“管护员+宣传员”模式,更让这张网充满了温度与智慧。由分局局长、副局长带队的藏汉双语宣讲队,深入牧区村社,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当地传统文化。
随着国家公园创建任务的推进,当地群众正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他们不仅成为禁牧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更成了生态理念的传播者。
10月26日,生态管护员俄赛多杰带着宣传册走进牧民家时,炉火烧得正旺。他用藏语讲解冬季草原防火要点。俄赛多杰说:“通过我们的宣讲,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不管是捡拾垃圾,还是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的形式加入青海湖生态保护的队伍中。”
旅游旺季期间,天峻管理分局结合季节特点开展全域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夏日里,生态管护员们带着牧民志愿者沿着河道仔细清理垃圾,他们弯腰捡起游客遗留的塑料瓶,用夹子夹出卡在石缝中的包装袋。此次整治累计动员300余人次,清理垃圾堆积点9处。
在“小垃圾大民生 净好青海湖”专项行动中,天峻管理分局联合天峻县生态管护员组成45人工作队,在石林景区、牧道沿线开展拉网式清理,累计捡拾各类垃圾0.4吨。联合行动不仅强化了跨领域生态管护协同机制,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双方队伍的交流协作。
社区参与提升基层巡护效能
在青海湖生态保护体系中,天峻管理分局承担着多重核心职责——既负责辖区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基础工作,又统筹实施经营性服务管理、生态旅游监管、疫源疫病防控等专项任务,还通过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等举措推动全民参与生态保护。
为提升巡护效能,天峻管理分局聚焦能力建设与协同创新。一方面,强化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干部职工参加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综合能力提升暨党员干部培训班,开展“1+5”规划专题学习及生态管护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同时,组织观摩学习,赴环湖各单位、管理分局和保护站交流经验,快速提升队伍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
此外,深化交流合作,对接中国科学院、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等专业机构,联合开展青海湖流域综合观测、野生动植物救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产学研协同提升巡护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度。
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巡护工作的基础能力,更通过技能培训与跨界合作形成管理机制。如今,天峻管理分局正以更专业的队伍、更科学的手段、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守护着青海湖的生态安全。
三级联动织密青海湖守护网
在青海湖畔,每一名生态管护员的脚步都是对生态承诺的践行。从布哈河畔到景区观景点,从保护站到牧民帐篷,天峻管理分局的生态管护员用常态化的坚守、精细化的管理、人性化的宣传,书写着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新篇章。
天峻管理分局副局长杨昌加介绍,天峻管理分局将继续深化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局地协同机制。在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深入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干部职工综合能力。完善内部考核激励制度,激发队伍活力。其次,构建乡镇共管体系。主动走访所辖区域乡镇、村社和牧户,建立沟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参与机制,有效形成保护合力。
从布哈河畔到青海湖畔,从生态管护员的坚定脚步到牧民群众质朴的宣讲声,天峻管理分局正以专业化的治理能力与人性化的保护举措,让青海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在高原大地上持续绽放。青海湖流域巡湖巡河巡草巡点工作持续深化,通过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形成了与基层单位紧密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合力。
这一机制有效推动环湖地区污染问题得到系统性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源头遏制,常态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为青海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