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早高峰提前15分钟结束
“周一早高峰好像没那么堵了!”9月8日,华女士把车停进公司停车场时,忍不住跟同事感慨。她的感受并非个例,不少通勤司机都发现,这一天的西宁早高峰,少了“长龙”堵在路口的焦躁,多了车流有序穿梭的顺畅。
据统计,当日全市早高峰结束时间较之前提前了约15分钟。这份畅快出行背后,正是西宁交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织就的一张疏堵保畅“民生网”。
430余名警力在23条重点路段保障出行畅通
左臂伸直引导直行车辆、右臂下摆示意左转车流等候……当日早上7时,全市27个关键路口已遍布“荧光绿”,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党委成员及各执勤大队负责同志已驻守高峰点位,荧光绿反光背心中,手势随车流节奏挥动……
记者在小桥大街十字看到,这里实行“三岗执勤”:民警徐永泓在路口中央用标准手势疏导,辅警张启贵守在斑马线旁提醒礼让行人,大队长马文涛计算信号灯通行情况,通过手势加信号灯的模式提速路口通行效率。“以前左转等两个红灯,今天一个就过!”出租车司机马师傅摇窗竖拇指。23条重点路段上,430余名警力疏解车流,把原本可能“打结”的车流,梳理得井井有条。
在小桥大街小学校门口,交警李昆在十字路口疏导交通,交警蒋莹莹、薛婷帮学生拉开车门、护送学生过马路,家长有序排队,车辆停稳、孩子下车、驶离,全程不足30秒。据介绍,西宁交警抽调业务大队全部警力,在全市58所临街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护学模式,同步采取限时停车、优化信号等措施,缓解接送车辆压力。
此外,辖区铁骑快反队组成“流动防线”,对拥堵路段、重要路口不间断巡逻,弥补管控“空档期”;高峰岗民辅警现场疏导、文明劝导违法,确保堵点出现即有交警处置,全力保障早高峰出行畅通。
6架无人机在6个重点区域高空喊话超千次
“请注意!青A***号的驾驶人,您的车停在小桥大街,造成了道路拥堵,请您尽快驶离,谢谢您的配合!”早上7时30分,正在小桥大街驾车的司机刘师傅,突然听到头顶传来清晰的语音提示。他抬头一看,一架银灰色的无人机正悬在半空,机身上的喇叭还在重复着疏导话语。刘师傅赶紧打方向盘,把车挪走了,小桥大街本来道路就不宽,一旦有车辆违停,很快就会堵成“死胡同”。
另一边,交警在路面上远程操控无人机,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你看,施工围挡旁边那辆黑色SUV,刚停了不到1分钟,我们喊话后马上就走了。”当天,6架无人机分别驻守在小桥大街、海湖大道等6个施工重点区域,高空喊话超千次,引导60余辆违停车驶离。
“前方事故车辆请尽快拍照撤离,后方车辆减速慢行,避免二次拥堵!”在海湖大道施工段,无人机发现一起车辆剐蹭事故后,立即喊话提醒;与此同时,交警陕晖通过对讲机通知附近的铁骑快反队赶来支援,仅用3分钟就协助当事人完成事故快处。当日,无人机累计出动6架次,协助处置轻微交通事故15起,保障了道路畅通有序。
禁限行治理护航早高峰畅通
“师傅,您的货车属于禁限行车辆,早高峰不能在这个路段行驶。”早上7时40分,在海湖海晏路口,交警王启超正跟货车司机刘师傅沟通。得知刘师傅刚从外地过来,不知道西宁的禁限行规定。王启超并没有急着处罚,而是将《关于西宁市城区道路和车辆限行管理的通告》解读了一遍,还把禁限行区域地图存到了刘师傅的手机里。
“大型货车是早高峰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我们得精准加大整治力度。”当天,各执勤单位通过前期研判货车交通违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早高峰交通流量特征,在城市出入口、昆仑大道、五四西路等8个重点路段设置检查点,对过往货车进行精准核查。对于轻型货车,民警主要讲解“错峰通行”政策;对于重型货车,则重点强调“禁限行区域和时间”。针对部分年龄较大、不熟悉手机操作的驾驶人,民警还会现场帮他们填写申请信息,确保每位司机都能掌握合法通行的方法。据统计,9月8日早高峰期间,共查处禁限行车辆104起。
“我们将继续细化重点部位、重要路段、高峰时段持续交通优化措施,加强交通精细化治理,让城市交通的‘加速度’,让‘一路畅通’成为西宁早高峰的常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黄才界说。(记者 措毛)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