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制作: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央广网西宁9月11日消息(记者贾海元 汪晓青)9月10日,教师节的晨曦洒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园,一支特殊的乐团奏响了悠扬的“感恩序曲”。

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的藏族学子们身着绚丽藏装,手持长笛、圆号、长号等乐器,以一曲饱含深情的《我爱你中国》拉开演出序幕,用指尖流淌的旋律,向全校教师献上最真挚的节日祝福。

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教师节当天演出(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音乐旋律和内涵,我们特意挑选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万马奔腾》等融合高原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曲目,将地域文化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管乐团常务副团长赵佳宜告诉记者,孩子们学习时的专注与热情令人动容,“他们常说想要用最美好的音符,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初三年级的叶西才忠是乐团的一员,演奏间隙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手中仍紧紧攥着心爱的长笛。“以前在果洛草原上,我经常会自己哼歌,也曾学过口风琴。来到这里后,老师带我们认识了长号、萨克斯这些从没见过的乐器,还耐心教我们识谱、演奏,让我真正爱上了管乐。”她的话语里满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

叶西才忠在教师节当天演出(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这支成立于2023年底的管乐团意义非凡——它是中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有96名藏族学生成员,其中70%来自牧民家庭,年龄最小的仅12岁。作为上海援青的亮眼成果,乐团已先后登上青海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还在“中华杯”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中绽放光彩,将雪域高原青少年的音乐风采展现给了全国观众。

演出现场,学子们身姿挺拔,目光紧随着指挥老师的手势,神情专注地盯着谱架上的音符。长笛的清亮、圆号的浑厚、长号的雄壮交织在一起,悠扬的管乐声在校园里回荡,与师生们的阵阵掌声相互交融,化作一股温暖的力量,沁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当最后一个音符完美落下,全体学生整齐鞠躬,深深的敬意尽在不言中,现场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

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演出引得现场师生掌声(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这场演出既是对孩子们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教师节礼物。”赵佳宜满脸欣慰,“从最初连五线谱都看不懂,到如今能完整演奏多首复杂曲目,孩子们的成长让所有老师都倍感自豪。”

2025年1月7日,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的成长,离不开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提供的优质平台。2019年起,上千名果洛高原牧区的孩子陆续迁至河湟谷地,进入这所由上海对口支援筹建的学校开启新生活。校园内,标准化操场、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应俱全;音乐、机器人等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发展兴趣的舞台;上海援青教师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更让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师生们沐浴在悠扬的乐声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支从雪域高原走出的藏族青少年管乐团,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音乐梦想,更见证着沪青协作下教育帮扶的丰硕成果,也让大家对更广阔、更多彩的未来充满期待。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