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境内的戈壁腹地,随着跨越档最后一相导线间隔棒的安装到位,羚羊—昆仑山Ⅰ、Ⅱ回750千伏线路工程Ⅳ标顺利完成跨越格茫公路,年度架线“终极跨越”圆满完成。此次跨越施工针对交通主干道特性构建全链条安全管控体系,为工程后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也为高原电力线路跨越交通要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青海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羚羊—昆仑山750千伏线路工程建成后将为花土沟风光储一体化园区新能源送出提供关键通道。此次跨越的格茫公路是海西地区重要交通干线,车流密集且昼夜通行量大,加之戈壁地区大风天气频发,给高空架线作业的安全与精准度带来双重考验。
青海送变电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间隔棒安装工作(张永华 摄)
“公路跨越必须实现施工安全与交通保障的双向兼顾。”项目副经理张永华介绍,施工前期项目部便建立“政企协同”筹备机制,联合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为期15天的现场勘察,通过车流监测确定每日凌晨3时至6时为核心作业窗口期,制定“短时管控、分段疏导”的交通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对通行影响。针对戈壁大风隐患,技术团队通过模拟4种风况下的导线受力情况,将跨越档距精确控制在320米,确保导线弧垂与路面净空满足安全规范标准。
施工现场的“立体化安全防线”成为管控核心。公路两侧搭设的分体盘扣式跨越架采用绝缘绳索与高强度承力杆编织防护网,形成宽45米、高12米的安全屏障,同时借鉴格库铁路跨越经验,实施“红黄蓝”三色密目网分区管理,清晰划分作业区、监护区与通行区。还设置了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禁止进入危险区域。还在离公路作业区1公里外放置了扩音器警示锥形桶时刻提醒司机前方施工注意安全,地面则通过无人机巡线与固定摄像头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导线牵引误差被控制在厘米级。
此次跨越施工采用“一牵六”张力架线工艺,通过集控智能设备精准控制牵引力,减少导线晃动幅度,降低与跨越架接触风险。施工团队还创新实施“风前加固、风中监测、风后复核”的动态管控模式,针对突发阵风启动应急停机机制,有效规避恶劣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据悉,该工程已累计完成80%架线任务,下一步将进行检修消缺工作。项目投运后,海西地区电网输变电容量将显著提升,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来源: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