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25日消息(记者张海东 实习记者赵晶婷)初秋时节,海拔2600米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薄雾缭绕,连片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8月28日,随着50万元的冷凉蔬菜首笔贷款到账,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成贵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邮储银行这笔及时雨,让1000亩羽衣甘蓝、罗马生菜有了着落,香港市民的‘菜篮子’又多了一份高原味道。”

共同见证丰收的喜悦(央广网发 赵晶婷 摄)

“我们跑了七八家银行,不是抵押不足就是流程太长。”向成贵回忆。邮储银行互助县支行行长高晓蓉了解情况后,带着客户经理“扎”进基地,白天钻进大棚测产量,晚上守着账本算周期,最终推出针对性举措,为合作社和种植农户提供种植产业贷款帮扶。

贷款到账后,合作社第一时间签订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新增种植羽衣甘蓝、罗马生菜等供港蔬菜品种;购置智能灌溉、施肥、采摘、打包、烘干设备及冷库、提鲜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联合科研院校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训种植户提升技能;新建冷藏保鲜库和冷链车队,完善田间到餐桌全程冷链,降损保鲜,提效增收。

高原秋日,新一季菜苗已悄然破土。金融“活水”润泽下,一颗颗翠绿的生菜正沿着冷链通道,从青藏高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叶子”,也成为邮储银行深耕“三农”的生动注脚。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