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锚定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抓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系统集成、推动先行先试,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协同机制,让改革红利持续惠及各族群众,筑牢民生保障的坚实防线。

聚合力强根基

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省级层面建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改革深入推进。二是部门联动凝聚合力。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合力破解改革难题,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三医”协同发展新格局。三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面深化医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四是财政投入持续加大。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全省医疗卫生领域累计支出达1886.63亿元,年均增长11.6%,效保障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平性、可持续性。

优服务提质效

一是优质资源扩容成效显著。累计落实资金13.5亿元,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42个建设项目。二是支援帮扶彰显品牌效应。开展“青南”“环湖”支医、“组团式”帮扶,帮助20家受援医院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覆盖,72名援青专家参与“援青门诊”,累计接诊2.45万人次,与受援医院骨干建立师徒结对122对,培养本土人才,同步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基层能力提升惠及民生。全省46个县域医共体巩固运行机制,推动行政、财务、业务、药品、信息、医保、绩效等统一管理,实现了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四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持续强化。全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54.75%,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五是便民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制定《进一步做好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陪护需求。

深化改革惠民生

一是医保体系稳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医保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职工医保省级统筹。二是保障功能持续提档升级。深入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改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不断强化。截至目前,共为50.09万名农村低收入人口支付参保资金1.05亿元。医保巩固衔接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服务效能全面优化提升。在医保信息系统全领域、全功能全国首家上线基础上,扎实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全面铺开应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95%以上,切切实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基本建成。

促规范谋发展

一是医药管理精细高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并不断优化藏蒙医院制剂医保目录,共531种3200个,为全国民族医药管理探索了青海经验。全省医疗次均费用下降1700余元、平均住院床日下降0.8天,各族群众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二是价采红利持续释放。不断扩大集采品种范围,累计集采药品1057种、耗材113类,平均降价55%以上,稳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累计动态调整服务价格3675项,涉及调价资金12.61亿元,全力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青海省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28.89%提高到36.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专项整治净化行业生态。成立重大案件讨论委员会,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市场(药品)监管部门累计检查“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11778家(次),依法查处违法案件79起,处罚金额367.96万元。四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省药监局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等10部门联合制定措施,深化药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42件,审评周期较上一年大幅缩短,首次注册提速显著,极大提高了企业积极性。(来源:青海省卫生健康委)

编辑:张海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