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这里不仅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特色物产,也蕴藏着丰富的电力资源。

2011年,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直流从宁夏出发,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宁夏直流外送高速发展,年外送电量屡创新高,坚实承担起了推动东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任。

然而在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给电网运维带来了不少隐患。银东直流输电线路宁夏段有20%的电力铁塔位于沙漠地带。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大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加速了水土流失,恶劣环境不仅造成了铁塔塔基侵蚀、电缆表面冲蚀、运维检修难度大等问题隐患,也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为了解决沙害问题,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取生物治沙模式固定流沙,然后种植抗旱植物来恢复植被。“2012年起我们就跟沙漠做斗争。刚开始没经验,撒播的草籽、种植的树苗成活率低。后来,在当地林场的指导帮助下,采取生物治沙模式,用草方格把流动沙丘改造成固定或半固定沙地,再在草方格中栽植白柠条苗,撒播沙蒿等植物的种子,逐步恢复塔下的植被。”项目负责人谢贵文介绍。

为增强治沙效果,该公司还联合当地困难群众协力治沙护绿,教授栽植技术,聘请兼职电力线路护线护林员,使周边群众主动性高涨,积极参与到治沙护绿工作中。同时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精准测绘到输电线路下方的草方格面积,代替人工测量评估,有效提升治理效率。

十余年间,项目累计新增草原面积1446亩,线路周边植被覆盖率提高70%,新增草原植被固碳量约合16.98吨,从源头上改变地表蚀积状况,使地表生物呈现多样性。穿越沙漠的“铁塔长廊”如今已成为一道“绿色长廊”,不仅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也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

如今,这一治理经验正在推广到越来越多的“沙漠铁塔”。截至目前,已累计种植各类低矮灌木8万余棵,播撒草籽1000多公斤,治理沿线沙漠总长度75公里,治理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提供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

此外,由于宁夏是中国西部鸟类重要的栖息地。该公司所运维的输电线路部分跨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高大的铁塔往往成为鸟儿落脚的首选。因为鸟类在塔上活动,容易造成线路短路故障,影响电网稳定运行,同时也威胁鸟类自身安全。

为了给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改变以往解决“鸟线矛盾”的思维方法,用“防、护、引”代替“驱、捣、捕”,积极开展“双通道”安全巡护,守护西电东送大动脉和候鸟迁徙的“双安全”,形成“爱护、救护、巡护、守护”的工作体系。“我们在铁塔附近搭建人工栖鸟架,主动招引鸟类落脚搭窝,降低其在铁塔筑巢的概率,也利于鸟类增殖繁衍。同时利用无人机、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对线路通道进行实时、立体化的巡视检查,对已经搭筑在铁塔上的鸟巢根据鸟类繁殖周期实施差异化时空管理和守护,最大程度确保电网和鸟儿安全。”超高压公司无人机班班长介绍。该公司在铁塔上安装对鸟儿生命健康无害的新型激光驱鸟器、声光告警器等,使鸟儿与铁塔保持距离,构建起物理防线。对铁塔进行定期鸟粪清理和防腐漆涂刷工作,延长铁塔使用寿命,加强电网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还联合森林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电力+自然”科普宣传等活动,向该公司职工及沿线百姓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鸟类甄别常识等,将识鸟、护鸟、爱鸟的意识和理念不断进行传递,进一步建设环境友好型电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色发展正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以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电力系统的同时,积极探索在电网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宁电力量。(祁玉金)

编辑:解小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