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锡林郭勒,会注意到这样一段话:锡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生态。

锡林郭勒大草原(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当年“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到如今“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从昔日“京津风沙源”,到今日“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多年来,锡盟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责任,努力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2021年以来,锡盟把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创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载体,推动全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昔日“京津风沙源”到今日“天然避暑地”(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锡盟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4个层面设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建立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编制了一系列综合性生态保护建设规划,以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草原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提供技术和制度支撑,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为不断巩固生态保护建设成果,锡盟进一步制定完善了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制度,为草场休养生息、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让制度措施更好地普惠于民、行稳致远。2023年春季,全盟2.2亿亩草场继续开启了为期45天的“带薪休假”,休牧草场补贴资金达2.5亿元,惠及牧户110242户。

为持续抓好生态保护建设,锡盟使生态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2021年,将64.18%的盟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扎实推进“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工作,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修复退化草原80万亩,治理沙地重度危害区36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0.7%,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为完成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这个第一位的、压倒性的任务,锡盟提出“到2023年全盟在期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无主废弃采坑全部治理到位”的总体任务目标,为矿山生态修复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锡盟模式”。“十四五”开局之年,锡盟投入16.1亿元治理在期矿山,面积达55.8平方公里,资金投入和治理面积是“十三五”时期总和的74%和42%,7家矿山列入全盟首批绿色矿山示范项目,16家矿山通过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投入超2亿元治理历史遗留无主废弃采坑,面积达40平方公里。

用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为发展保驾护航(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供图)

用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为发展保驾护航。锡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探索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北疆生态制度体系建设高地。2022年,锡盟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绿色画卷。站在新的起点,锡盟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保护治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万里绿色长城。(刘耀华)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