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31个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共推荐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716项。按照第一完成单位统计,共有583所高校的1709个项目入选,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候选项目数量第一的完成单位并列排名第100。

内蒙古师范大学4项教学成果被推荐参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是学校历届推荐参选国家级数量最多的一届。

其中,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阿拉坦仓主持的“‘多元协同、思政引领、平台支撑’的数学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果在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一,被推出参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结构图(内蒙古师范大学供图)

该成果指出:面向国家、特别是西部边疆地区对数学基础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扎根边疆的高素质数学师范类人才,创造性构建引领示范性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3年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探索并践行了“多元协同、思政引领、平台支撑”的数学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协同,是指构建“校内、校际、政府、中学、企业”内外双循环协同育人模式,推进育人理念和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尽早适应社会需求。

思政引领,是指建立课程思政、思政项目、实践创新、劳动教育、数学美育同向发力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平台支撑,是指创建优质教学科研学科平台群,使学生尽早进实验室接触科研,提高创新意识,形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提高,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近五年,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别从18%和90%提升至33%和98%,其中57人考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2022年本专业录取最高分超过本地区211院校同类专业最高分17分。每年约10%的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近50%中学数学骨干教师毕业于本专业,成为北疆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486人次,其中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在获省级和国家奖一等奖总数均在自治区排名第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4个全国金奖之一。

创建了一系列优质资源和平台,有力支撑人才培养。近五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自治区率先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教育部数学专业类虚拟教研室(数学专业类全国仅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自治区未设特等奖)、自治区唯一应用数学中心、自治区唯一数学一流学科及首批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全国共13项)。申报了“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及其算法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表教育专著4部、核心教育研究论文26篇、现代数学基础丛书等“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效保障了教育质量。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数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教指委委员2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1人(全国共64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5人,北疆楷模1人(自治区共2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各1人。

辐射推广和对外合作富有成效。思政引领、专业建设等先进理念和成果经验辐射西部地区,相关29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向全国推荐,全国政协委员阿拉坦仓“关于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性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青海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来校学习人才培养经验。

与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等校际协作,共建“中蒙数学中心”,开展“‘一带一路’多语言跨境数学知识库及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等国际教育合作研究项目3项,已给蒙古国培养9名数学博士和53名硕士,体现了我国教育与科技影响力,在跨境语言文化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方面作出了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供稿)

编辑:王秋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