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苇穿沙公路上,处处可见造林场景。道路两侧,堆放着成百上千株樟子松树苗。

“栽苗要严格按照提前画好的直线走,跟滴灌带平行,一点也不能偏。”现场,经验丰富的造林工人陈真手拿绳尺,一边测量间距一边指导大家栽植树苗,一株株樟子松整齐地挺立在沙地上,与黄沙对比成一抹耀眼的绿。

常兴穿沙公路两侧治沙工程初见成效(杨悦 摄)

该处项目片区负责人朱红亮介绍,此次造林需向公路两侧向内延伸1000米,其中50米乔木景观林,950米乔灌混种林。一方面是为了美观,第二方面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在我们种植以后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会对地片区域进行有效的补植管护和灌溉,确保苗子的成活率。”朱红亮说。

“以路治沙”模式,是奈曼旗根据当地实际,在多年来的治沙中不断探索实践出的成功经验。路通了,沙就灭了。这是沙区群众的普遍共识。

樟子松树苗沿着滴灌带按照标准种植(杨悦 摄)

“没修路的时候,想出村就像登天一样难。”苇连苏乡二十家子村的刘耀花直言。她回忆年幼时,村民们想要出村需套上马车,耗时3小时穿越没有路标的沙漠。遇到流沙,马车常常陷进其中,步行最少6小时,交通不便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幸好后来修了路,出村时间缩短到了十几分钟,交通环境的改善也给治沙带来了便利,村子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挺高兴现在,路通了绿化也跟上来了,村子越来越美。”现在,刘耀花还成为了造林工人,不仅赚取了收入,还为家乡作出了贡献。她高兴地表示:“以后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奔向小康了。”

绿化工程沿线铺开(杨悦 摄)

据了解,奈曼旗以长兴穿沙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为轴线,开通大宝线、白苇穿沙公路、常兴线穿沙公路等精品旅游线路,茫茫沙海中串起了10条穿沙绿色走廊,使绿色逐步向两侧的沙地延伸扩展,建起了紧密联系的治沙“防线”,实现了“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根本转变。

“通过以路治沙这种方式,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混合的原则进行治理。计划通过2024年第一年的奋斗,全面完成全的20 万亩地综合治沙任务。建设完成之后,沙地两侧的流动沙丘将会被完全固定,林草植被得到大幅回升。”奈曼旗林草局党组成员沈志新说。(杨悦 孟来 路欣欣)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