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全国两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心头挂念的事。经济之声两会特别策划《他们眼中的国计民生》,本期推出“文化篇”:以非遗为媒繁荣乡村旅游,用乡村旅游反哺非遗传承。

全国人大代表郁伍林(受访者供图)

郁伍林:这两天家里生意还算好,差不多每天的毛收入达到3000元-4000元。

他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他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来北京参加两会这些日子,积极建言献策,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晚上回到房间,他还要关心家里的民宿生意。

郁伍林说:“春节那几天开始慢慢恢复,每天住宿的有30人左右,加上吃饭的旅客总共有60人左右,比以前好多了。”

郁伍林可不只关心自己一个人的生意。20多年前,他就创办客栈接待游客,是村里第一个吃“旅游饭”的人。尝到甜头后,他把农家乐和发展旅游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老姆登村已经有33家农家乐,很多人告别了只从土里“刨食”的时代。

郁伍林说:“小时候我们把蔬菜、鸡、茶叶等土特产背到集市上卖,要走三四个小时路,到了集市上还不一定能卖出去。发展旅游后,农产品根本不需要人背到集市上卖,都在村里消费了。有些时候不够,还要把周边村民的猪、鸡都买回来,菜还要去集市上买。好多人都不需要出去务工了,既在家门口挣到了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除了乡村旅游带头人的身份,郁伍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怒族民歌“哦得得”传承人。郁伍林说,怒族人口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文化都靠口耳相传。为了让更多怒族年轻人接触当地优秀文化,他每年寒暑假都在村里开办非遗传承班,传授怒族民风民俗、歌舞。他还带领乡亲们把怒族“达比亚”舞、“哦得得”民歌等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到热情淳朴的怒族文化。

郁伍林说:“我们组建了一个怒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队,团队有老艺人、传承人。村民白天劳作,晚上参加非遗展演和篝火晚会。发展旅游和文化展演增加了收入,年轻人、中年人都参与进来,从老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自然而然把文化传承下来。又通过游客的自媒体传播,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

据郁伍林介绍,到旅游旺季时,老姆登村参加怒族文化展演的村民,每人的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发展与传承并重,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这就是郁伍林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解。

郁伍林认为:“以前除了老艺人喜欢怒族歌舞表演,年轻人不愿意去学,因为他得不到经济收入。但是现在旅游发展以后,好多人都投入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中来了。”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郁伍林说,这也是他今年两会最挂念的事,“我希望政府部门在我们村建一个很大的非遗展演馆,同时建一个很大的舞台和篝火晚会场,让更多村民参与到非遗展演中来,通过非遗展演增加更多收入。”

郁伍林说,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抢救和保护怒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保护我们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特别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很紧迫。随着老人们去世,一些文化都带到坟墓里去,以后就没有了。老人就是一部活化石,一个民族的一部史诗。我一直在呼吁,也是希望各级部门帮扶我们,支持我们通过视频、音频形式,给我们这些较少民族的口头文化做抢救性的收集和保护。”

编辑:赵亚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