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高雅 通讯员张文昌 郭雨语)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报道,“各工位注意做好呼唤应答,确保作业安全。”黄伟一边检查各工位的准备情况,一边熟练而从容地指挥着收轨作业。

  黄伟,太原工务机械段自轮运转车间运轨三工区工长,主要负责为大秦、南同蒲、北同蒲等铁路干线运送长钢轨。提起黄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肯吃苦,能攻关,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然而在这之前,黄伟在长钢轨收轨方面也是个“新兵蛋子”。

  2008年5月,因在短轨的收轨和卸轨方面经验充足,黄伟被调到太原工务机械段自轮运转车间,担任了当时太原局第一列长轨车的工长,主要从事长钢轨的卸轨和收轨工作。当时年轻气盛,再加上短轨作业方面的经验,黄伟自信一定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然而,现实情况让他意识到短钢轨和长钢轨收轨作业完全不是一回事。先不说长钢轨车上的一些新型液压设备、电器设备、滚动装置等,现场的作业流程和突发情况就已经把黄伟搞得晕头转向。“这可怎么办呀!”黄伟一时陷入了困境。

  可当看着眼前一列列崭新的“钢铁长龙”蓄势待发的样子,作为第一列长轨车的工长,不服输的黄伟暗下决心,“不能让困难打倒,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黄伟接手工作后,立刻着手对各种新型设备的图纸和说明书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实验一步一步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很快,黄伟就对工作熟悉了起来,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黄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收轨。原来,进行收轨作业时,不仅需要保持新旧两根钢轨的长度相同,而且需要对钢轨轨腰进行特殊处理来保障钢轨在收轨过程中的稳定。其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且无法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制约了收轨工作的进度。

  “到底如何才能既不用量长度、截钢轨,又可以稳定钢轨呢?”黄伟心里盘算着。

  于是他召集了车间所有相关方面的技术人员开始了研讨,从方案选定,到方案实施,再到一步一步实验,黄伟主动上手,亲自制作各种相关设备,经常是废寝忘食。

  “老黄就是太‘较真’了,工作上卡了壳,就先放一放再干呗!可他硬是不完成不收工,甚至连饭都不想吃。”同事们回忆起当时的事情,纷纷“埋怨”黄伟。

  终于在黄伟的努力和坚持下,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无氧气切割法收轨梭头”就问世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了连续收轨十对的佳绩,打破了车间收轨作业的记录,极大提高了收轨效率。

  “坚持总会有收获的,幸亏我从未放弃。”看到自己做的设备取得如此的好成绩,黄伟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黄伟先后围绕钢轨安全摆放、操作台压轨不畅等问题连续进行研究攻关,不仅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而且提出了一套“安全第一、提前预想、对标流程、事后复盘”的“16字”工作法,把长钢轨车的收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把工作开展起来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培养后继之人。于是,黄伟从技术员变身老师,将自己的作业经验、攻关流程、“16字”作业法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班的青年职工,经常在工作中手把手地指导、一对一地讲解,因此大家都亲切得称他为“黄老师”。

  “‘黄老师’经常是24小时在线,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向他提问,他都能耐心给我们解答,特别亲切,特别热情。”车间同事们纷纷点赞黄伟。

  面对大家的称赞,黄伟谦虚地说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比我牛的人有的是,比我勤奋的人有的是,我做的还不够多,还要继续努力,争取为车间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