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前四大类慢性病之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共同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达到4570万,其中5%~10%为重度哮喘;慢阻肺病有近1亿患者,是我国第三大致死病因。然而,我国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检查率低,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和治疗经济负担。
11月1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工信局、青岛市卫健委、青岛高新区管委、医师报、阿斯利康中国联合承办的,2025青岛呼吸产业大会暨第二十四届呼吸周在青岛隆重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线上致辞时表示:“呼吸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推进,我国持续推动慢性呼吸疾病‘早筛、早诊、早治’和分级诊疗、基层防治服务能力提升,慢阻肺病、哮喘等在内的呼吸慢病防治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人民群众呼吸健康筑起了新的防线。呼吸慢病的全程管理,也离不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生物制剂等创新成果逐渐走进临床,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希望,丰富了呼吸疾病的全程管理方案。我十分期待,多方共同努力下,到2030年,我国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能够下降至10万分之8.1及以下,推动‘健康中国’愿景的全面实现。”
大会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永昌教授在采访时介绍,慢阻肺病和哮喘不是一个病,但是哮喘不规范治疗,特别是在吸烟、吸入有害颗粒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展成慢阻肺病。而重度哮喘是因为早期哮喘或轻中度哮喘的治疗不够规范,病情逐渐发展而来,虽然在整体哮喘人群中占比不算高,为5%~10%,但绝大部分哮喘患者的医疗负担来自重度哮喘。因此,重度哮喘的预防要强调早防早治、规范化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他还指出:“尽管这些年哮喘的诊治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第一,还有相当多的哮喘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有症状但是没有诊断为哮喘;第二,诊断了哮喘但治疗不规范,因为患者对哮喘的治疗原来的观念就是吃药,但是现在哮喘非常重要的是要吸入激素治疗,加支气管舒张剂。如果我们早期规范地使用,完全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目标,避免向重度哮喘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医生、患者甚至整个社会都来强调哮喘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显示,我国近80%的重度哮喘属于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嗜酸性粒细胞是治疗重度哮喘的重要靶点,患者外周血检测EOS≥0.15x109/L是临床专家考虑开启生物制剂治疗的重要指标。孙永昌教授表示:“对于重度哮喘患者,靶向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通路的生物制剂,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疗效。近几年,生物制剂进入临床以后,为重度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这是重度哮喘治疗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进展。”
《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1/10万及以下”的目标。2025青岛呼吸产业大会暨第二十四届呼吸周汇聚行业智慧,凝聚专业共识,为加速呼吸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持续走进临床造福患者增添助力,为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助力“健康中国 2030”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声明:仅用于疾病科普教育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健康行业信息,供参考。)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