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万科集团公布了2021年度最优秀新人奖的得主——崔筱盼,并亮出了该员工的照片,一经发表迅速火爆全网,成功“出圈”。令崔筱盼“走红”的并非她眉清目秀、落落大方的高颜值外表,而是她的身份——数字化虚拟员工。

  无独有偶,在“2022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真人歌手与用虚拟技术呈现出来的“邓丽君”隔屏对唱,赚足了噱头。而在二次元圈子里,以初音未来为代表的虚拟偶像声名鹊起,在经历了一众现实偶像“塌房”事件后,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关注。在这股潮流下,不少品牌方采用了虚拟人IP作为形象载体,赋予其在消费场景中的巨大商业价值。

  虚拟员工、虚拟偶像、虚拟品牌代言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产业的发展。这些虚拟人于现实究竟有何意义,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虚拟人IP频频“出圈”,会是下一个风口吗?且看记者为您解析。

虚拟人并不虚幻数字经济蓝海波涛汹涌

  清华虚拟女学霸华智冰、抖音美妆达人柳夜熙、新华社AI虚拟女主播……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人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虚拟数字人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2022年,虚拟人相关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20年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新增36080家,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变成了66293家。截至目前,国内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存续数量超16万家。

  同时,虚拟数字人产业的经济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展现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实力。2022年初,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已有近百起,融资金额达4.11亿元。在“2022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虚拟数字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当红歌手对唱,让背后的虚拟现实(VR)体验服务供应商之一的数字王国股价罕见大涨25%。随后,资本市场应声而动,2022年A股首个交易日,虚拟数字人板块掀起涨停潮。

  以虚拟数字人的细分赛道虚拟主播为例,B站虚拟主播营收从2020年1月的762万元增长到2021年11月的超5000万元,同期付费人数从7万增长到超25万。科技媒体量子位发布的《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市面上也多将其称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目前,虚拟数字人主要以图片、视频、实时直播、实时动画等方式存在于电子屏中,如APP、小程序、软硬一体显示设备。在未来的元宇宙中,VR设备与全息投影也将成为其重要存在方式。

  虚拟数字人是典型的多技术综合产物,计算机图形学与AI核心技术的高速发展,CG、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动作捕捉等相关技术的共同成熟,为高质量、高效率、规模化的虚拟数字人内容生产奠定了基础。除CG建模﹢真人驱动的类别外,多模态技术与深度学习也是其核心点。

  虚拟数字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发展势能?一方面要归功于技术的快速成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元宇宙时代to B端与to C端的海量需求。虚拟数字人获得企业青睐是因为与真实代言人可能带来的风险相比,虚拟数字人更加安全可靠,并且虚拟数字人是属于企业自己的数字资产,其投入后产出的回报永远不会流失,还会不断地增加企业的数字资产。

  在to C市场,虚拟数字人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其具有强大的规模化和可复制化能力。随着元宇宙的到来,虚拟数字人将成为普通用户在元宇宙中的“门面”,这一 需求所产生的虚拟数字人市场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5G﹢AI打破虚拟人次元壁释放多重IP价值

  “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这是抖音“网红”柳夜熙的平台简介。2021年10月31日,柳夜熙发布了一条题为《现在,我看到的世界,你也能看到了》的短视频,并以此视频登上热搜,获赞量达到300多万。截至目前,柳夜熙抖音账号仅发布8个作品,获赞量超过2400万,粉丝数超过860万。这一“现象级”虚拟IP和二次元虚拟偶像“顶流”初音未来不同的是,柳夜熙是一个2.5次元的形象设计,处于二次元动漫形象和三次元的真实世界人物形象之间的位置,她的视频融合了赛博朋克和奇幻古风场景,满足了数百万观众对“元宇宙”的想象,被网友戏称“元宇宙博主”。

  像柳夜熙这般的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因其大多是二次元形象,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小众亚文化范畴,这类IP的“爆火”更像是年轻人的追求,小圈子的自我狂欢。但随着“95后”“00后”Z世代的崛起,如今的虚拟人已经跳出了小众文化范畴,呈现出大众化破圈发展的趋势。2021年央视春晚,国内本土虚拟“歌姬”洛天依惊喜亮相,此番“破次元壁”的合作,意味着虚拟人正式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

  目前,虚拟人已经从用户培育阶段转向广泛拓展商业价值的阶段,追求IP化运营。坐拥866.3万粉丝的柳夜熙,在最新发布的短视频里开始有了广告植入的身影,自此她的带货之路悄然开启。和真人KOL 一样,虚拟人物同样绕不开带货这一环,这也是他们实现IP商业价值最直观有效的方式。当下,由于真人偶像、网红“翻车”事件频发,让品牌合作方头疼不已,相对而言,虚拟偶像的安全系数更高、商业可持续性更强。同时,塑造虚拟偶像,打造虚拟IP也解决了MCN公司对特定IP及偶像长期稳定持有的问题。正是因为市场的迫切需要,才诞生了柳夜熙、AYAYI、洛天依、翎Ling、A-SOUL等一众角色。

  虚拟人能获得高流量并受到资本追捧,除了与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市场需求、安全性等密切相关外,还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虚拟人是一种深度合成技术,以AI和5G为基础,将人体全身及肢体动作全方位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复制”,最终实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精确地在数字世界中模拟构建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I﹢5G构建真人的“数字孪生”。伴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人越来越接近真实,虚拟人演员、虚拟人主播栩栩如生,数字经济进一步与实体经济融合,这为虚拟人释放IP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虚拟人市场,虚拟偶像IP产业更加成熟和多元化,5G﹢VR技术更是为虚拟偶像IP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此前,咪咕视频与日本NTT DoCoMo联合主办了全球首场5G﹢VR中日跨国演唱会,在5G网络的加持下,以最新的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中日观众“零时延”跨国互动,配合独家VR视角,为广大粉丝奉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超现实视听盛宴,利用“新技术﹢大数据”为观众带来更多个性化交互体验。

  从初音未来到A-SOUL,从虚拟“歌姬”到VTuber,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虚拟偶像正在突破次元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虚拟人已经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在AI、AR、全息影像、动作捕捉等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其产品更加细分、模式更加成熟,未来将以更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在和各类品牌的合作中源源不断释放IP商业价值,碰撞出不一样的营销火花。

  元宇宙未至虚拟人先行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成熟,各个行业都开始在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领域探索。2021年大热的“元宇宙”更是把虚拟世界推到了“台前”,我们真的要进入虚拟世界了吗?虚拟人在未来会代替真人吗?虚拟人又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呢?

  实际上,当我们还在好奇虚拟人未来的应用场景的时候,以柳夜熙为代表的一批虚拟人已经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圈粉”无数。不论是品牌营销还是人物偶像,抑或是商业推广,这些虚拟人物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清华大学校园里那个梳着马尾辫、穿白板鞋的华智冰,刚刚开启了计算机系实验室的学习和研究生涯;在中央美院办个展的夏语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虚拟世界;打开音乐播放器,聆听虚拟嘻哈歌手的数字音乐;正在北京冬奥会上担任手语主播的虚拟人物……

  不得不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更多虚拟人物的“身影”。在游戏领域,角色扮演类(RPG)游戏因其更加重视角色机制设定,或将成为虚拟人物出现最多的地方。游戏引擎作为虚拟世界的“卖水人”,有望破圈助力更多行业虚拟人打造。

  在偶像造星方面,虚拟人也可能迎来“大爆发”。柳夜熙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超写实虚拟人在皮肤质感上能够做到对真人的高强度还原,并且可以依据不同光影条件做出相应的模拟和渲染。与此同时,超写实虚拟人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唱歌跳舞,而是拥有更为全面的功能,甚至是与真人发生互动。

  在品牌营销领域,虚拟代言人市场空间巨大,商业价值释放领域多元。同时虚拟代言人深度洞察Z世代消费新需求、助力品牌破圈。外部运营虚拟人更偏向流量引导,有效推进直播带货场景应用。柳夜熙在视频平台上走红,被打上了“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标签,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商业品牌与柳夜熙达成合作,并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在旅游行业,尤其是在博物馆、文旅景点等地,都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景区各处,为广大游客服务的向导成为虚拟人物的重要应用场景。传统场景中,向导不仅要为游客介绍文物的故事,还要发挥向导的作用照顾每一位游客的起居。这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如果虚拟人应用到文旅行业,我们只需在每个文物和景点处设置对应的触发点,当游客触摸或者靠近对应的场景,虚拟人就会出来为游客提供“服务”。

  更多虚拟“工具”人将出现在未来的生活场景中。不久前,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总台首个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立志于“这个冬天,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那位身着白色西服裙装、形象亲切自然、气质优雅的短发女性经过长时间的智能学习,能为观众提供专业、准确的手语解说,其掌握的手语词汇、规范都来自《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从北京冬奥会起,她将全年无休,为听力障碍群体做好报道。

  虚拟人会替代人类吗?答案我们先按下不表,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作为更好的“人”的化身,将更大发挥数字基础优势,在商业化道路上将越走越远。

  虚拟人的风口能持续多久?

  “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时尚博主”AYAYI、“清华才女”华智冰、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歌手与真人对唱……随着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云渲染等技术的发展,各个赛道的虚拟人物不断刷新着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借助元宇宙的风口,在各路资本巨头的加持下,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产业再次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逐渐走进传媒、直播、娱乐、教育等多个行业,并且以其独特的魅力吸粉无数。

  令我们惊叹不已的虚拟人,究竟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在资本热捧数字虚拟产业的背后,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这些火爆的虚拟现实技术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代替人类?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虚拟人物的真实感、交互性、多样性确实给人以源源不断的惊喜,他们不仅能站上舞台从事表演,还拥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能走进网络社交平台与众人交流,甚至还可以现身网络直播间与真人搭档进行“带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曾分析,虚拟人从功能和价值上大体可分为传播传媒、专业服务价值、生活陪伴三类。虚拟人在传媒、娱乐、政务、医疗、教育、金融、养老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见,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有虚拟人可发挥价值的空间。

  相较于真人,虚拟人似乎更加“纯粹”,聚光灯下的虚拟人,没有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也不会出现类似真人网红、明星易发生的“暴雷”事件。对于品牌商而言,选择虚拟人作为形象代言人,确实可以规避掉不少的舆情风险。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职业人士正在担忧,随着虚拟人“入侵”职场,职场人的“饭碗”是否不保?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虚拟人的兴起确实折射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向融合的大趋势,虽然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真正融合还有不小距离。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的信息也显示,虚拟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除了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建模效率低之外,虚拟人的算法性能也有待提升。

  其实,除了目前的技术及性能不足以支撑虚拟人完全代替人工外,虚拟人的市场也相对偏向于沉浸式游戏娱乐以及服务行业,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满满的科技感和新鲜感的同时,并不会直接威胁我们的就业,而随着互联网等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虚拟人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替代人工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成熟,随之引发的伦理道德、社会问题也在加剧。我们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规避诸如虚拟人“换脸”、过分沉浸于虚拟世界角色而萎靡不振、逃避现实生活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更要警惕虚拟人在学习过程中将偏见与恶意“反哺”给人类。

  在数字虚拟技术革新发展的浪潮下,只有社会管理、伦理道德与技术发展相协调,坚持强化正向引导和正确的价值引领,虚拟人以及数字虚拟市场才有可能具备更加丰富的现实意义,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

编辑:秦立玲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