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平台“智”链三千余家企业
助力中小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短周期实现数字化转型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数码喷印设备,新设备面向全球高端市场,对精度要求极高,尤其是其中的大型底座零件,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微米级以内,还需承受长期高速运转带来的震动与负荷。市场上符合其需求的供应商稀缺,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等难题。
企业求助于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沈阳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的智能匹配功能快速推荐了多家具备加工能力的企业。其中,沈阳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能力匹配,常年为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加工高精度大件,更方便的是,其厂区距离飞行船公司不足20公里。双方通过平台在线沟通技术参数,标注细节,磨合出设计方案,快速确认了加工可行性。短短一周内,双方完成了需求发布、模型匹配、技术确认、价格洽谈的全过程。三周后,沈阳电站设备交付样件完全达标,部分指标甚至超出预期。据测算,相比其他企业,双方合作周期缩短近40%,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如今,越来越多的辽宁企业借助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沈阳服务中心精准对接本地资源,降低协作成本,提升产业链效率。2024年,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沈阳梵天工联科技有限公司推动这一国家平台在沈阳扎根落地,协助辽宁企业对接全国优质供应链资源,帮助中小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短周期实现数字化转型。10月13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服务中心已逐步发展为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枢纽。截至目前,3000余家我省的整机和零部件企业已接入装备平台,其中北方重工、瓦轴集团、北重汽车转向轴公司等企业与沈阳服务中心建立深度合作,完成近30万件数字工品上架,覆盖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风电装备等重点领域;平台累计为企业推送精准客户线索数十万条,部分企业借力平台实现产品设计周期缩短约30%,获客成本降低近40%。
平台赋能一批辽宁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加速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北方重工是我国重型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当下也面临供应链协同效率不高、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产业链数据贯通能力不足等挑战。为解决设计选型效率低、优质供应商资源分散、品牌信任难等问题,北方重工在沈阳服务中心上重点打造了专属的“北重专版”,围绕材料库、数字工品库、“大国品牌”三大方向,开展全方位数字化升级。企业还借助沈阳服务中心引入了“标识贯通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链的集成与贯通。通过“北重专版”与“标识贯通平台”,北方重工预计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超过30%,设计变更成本显著降低;同时,通过设备在线监控与数据分析,售后服务效率提升,并为产品迭代升级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网络研究所所长张旭表示:“我们将沈阳作为全国首个城市级服务中心,正是看中了辽宁深厚的产业底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打通供应链,更是要构建一个赋能区域产业创新的数字生态。”未来,沈阳服务中心将继续扩大本地企业入驻规模,推动更多辽宁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深化与全国优质制造资源的对接,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标杆案例;依托平台的产业链图谱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制造业强链补链提供决策支持。(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