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 7月15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梦筑星河“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召唤,走进襄阳市保康县寨湾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寨湾村位于保康县黄堡镇东南部,共97户336人,版图面积7.3平方公里。近年来,寨湾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发动各方力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外国语学院自2018年开始打破时空限制,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学期线上+假期线下”模式为寨湾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公益服务。今年暑假,团队依托学院专业特色,开展主题为“童心同行,筑梦成长”的双语国学课堂,以提高农村流动留守儿童的外语能力,同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培育儿童良好的文化素养贡献青春力量。

寓教于乐学英语,分层教学促成才

为丰富不同学龄段的乡村流动留守儿童的学习体验,开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程,实践队在实地了解了当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后,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依次为三个班级的学员们设计了适应知识水平的教学体系。队员们创新运用视觉、听觉、触觉效果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国画、剪纸、风筝等传统元素与英语教学融合,进行了“风筝丹青绘”“ABC的模样”“双语故事会”等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画笔下、言语中启迪心智,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实践队队员陈子轩说道:“这样的双语国学课程能够达到寓教于乐、融学于趣、教化于心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实践队员在讲授特色英语课程(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乡村调研暖人心,家校携手助成长

为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了解当地流动留守儿童教育情况,推动家校联动助力学生成长,实践队在寨湾村开展了聚焦留守儿童教育的专题调研活动。前期准备时,实践队指导老师程腾飞组织全体队员召开专项会议,精心部署活动内容,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实践队队长陈璐对本次调研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人员分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队员了解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活动开展时,实践队员们分头开展走访调查,就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与家长进行了密切交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与家长期望水平等,并根据监护人对儿童成长成才方面的疑惑提供了建设性建议。程腾飞老师表示,此次调研活动连通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家校共育网络,便于实践队后续各项帮扶服务的实施。同时,也为实践队改进当地乡村儿童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发挥家校联动互通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的正向作用。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实践队员在开展家访活动(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青春献礼二十大,童心共筑强国梦

“红色的记忆,是永远的丰碑;铿锵的誓言,是心中的讴歌。”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增强信仰担当,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童心力量,实践队与当地学生共同录制了《闪闪的红星》的MV,视频凝结了新时代青少年的朝气与理想。

为了更好地呈现视频效果,实践队员黄佳鑫反复修改拍摄脚本,希望歌曲在寨湾村青山绿水之景中完成拍摄,“这里山环水绕,倒影翩翩,实践队初到寨湾时,我便想要寻找一个独特的方式记录这里的美丽。”在支教的空闲时间,黄佳鑫多次踩点取景,做足拍摄脚本,为正式拍摄夯实基础。由于山路闭塞,日常采买文具用品受限,实践队员和学员们一起循环利用身边便能获得的纸箱、量角器等工具制作拍摄道具,在测量、裁剪、拼接之后,熠熠生辉的红星在教室里诞生。在视频中,红星出现在了寨湾的湖心亭、荷花池以及实践队上课的木屋等代表性地点,象征着永不褪色的红色,永不凋零的信仰和永远在路上的我们!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取得了“五心”成效:即学生开心、学堂暖心、家长放心、村干部合心、支教队员倾心。活动结束后,团队收获了当地孩子、家长等的充分认可,队员们纷纷表示,一片真心无畏于千里之外,一头扎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定将继续创新乡村振兴帮扶形式,优化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实践方法及道路,谱写独特的青春之歌!

编辑:果君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