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的公众、家长,甚至很多教育界的从业人士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上学就是接受教育,上优质的学校就是接受优质教育,把教育物化为学校,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本次分享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刚老师,为我们解读教育,解读家校社如何协同配合。

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教育是一种全程的过程,人生下来之后,受到血缘家长的影响。到现代意义的学校,更多的是专业化、标准化,社会教育大而无形,但是又检验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教育的协同和发展。

那么在这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家庭的教育是什么?它是基础性、初始性的教育,人一生下来之后,他看到的是他的近亲,比如父母亲、祖亲。所以早期的影响来自于家庭血缘相关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更多是看到人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到了现代意义的学校,它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学校是认证主体性的体系,它更多是强调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的训练。所以在教育这两个领域当中,学校强调的是强化培训教的功能,而我们社会家庭更是潜移默化熏陶性影响的功能。

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要受到什么样的检验?家庭教育,它是人文的体系,它对人是终身影响。所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一种教育都不能脱离另外一种教育而单独存在。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它彼此之间各有所长,互有所短。尤其是家庭所担负的功能要超过学校的功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原始经验来源。在家庭中,孩子从父母或其他长辈身上学习到语言、社交技能、道德观念等基本素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塑造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通过紧密的合作与互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全球竞争力

在我们协同育人体系当中,我们的学校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一个完备的专业体系,但是我们家庭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认知还较晚,水平还较低。让家庭教育提升,把基础打牢,才会使家校社真正协同配合,并驾齐驱。

(赵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兼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 (CPTA)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现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于诗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