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柳铭心: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博士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及实践领域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家庭教育、教师成长等。

内容摘要:

学习话题是我们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比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日常中家长和老师都会面临着一个困扰,就是孩子“厌学”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共同关注的这个话题,其实这就为我们家校携手应对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优势。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从“厌学”到“好学”,老师和家长可以一起携手做些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厌学和学习动力这件事。我们怎么样界定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厌学的现象出现呢?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负面反应,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质量不高;抵触学习,上课不听讲,出现违纪行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对学习或学校充满恐惧或厌恶,无法正常到校学习或退学等。

学习本应该是获取新知、让人愉悦的事,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呢?其原因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得到提升。比如,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也学不会,或者达不到自己理想目标,造成孩子压力很大,不想学习等。二是孩子的内心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内心有三大需求,首先孩子需要自主感,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其次孩子需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即有胜任感;另外孩子还需要关系感。总之,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造成“厌学”行为的出现。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与家长携手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第一点就是要与家长建立一个联结。可以采取的做法:首先我们要和家长建立信任支持的关系,看到“人”,而不是盯着“事”;其次要放到具体情境下理解,找到孩子厌学背后的理由;最后我们要协助家长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家长解决问题。

那第二点最重要就是我们要与家长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把一些科学的理念、正确的认识,包括具体解决方案,引导着家长如何做,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家长。要让家长明白,孩子一定会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孩子的“问题行为”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在没有更合适的方法之前,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马上被切断。

我们老师在去跟家长做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第一点就是我请家长帮忙,我不是去给家长下命令、下任务的,我请家长帮忙与家长形成合力。第二点我们要帮家长学习做家长,对于有厌学倾向的孩子,我们要让家长的焦虑缓解下来,让他们明白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转而去理解孩子。最后一点就是我送家长礼物。我们可以帮家长建立一些支持小组,同时我们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在班里建立一些家长支持小组,让有相似问题的家长建立一个连结。在这个支持小组中,家长之间可以进行一个分享,然后分担这样的忧虑,然后有一些什么样的好办法都可以共享出来。

编辑:果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