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现如今,大学学习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学生心理压力随之增加。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在预防。近日,北京各高校纷纷创新形式,积极开发有特点、有实效的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防“抑”力,首都教育进行了集中展示。

动起来!出出汗,找回好状态

运动是大学生增强体魄、改善心理状态的有效办法。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力为表示,经常锻炼者每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坚持3次以上、30分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疏解心理压力,对缓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也有积极效果。

在大学校园,跑步锻炼早已变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声势浩大的夜跑活动堪称“演唱会平替”。

北京大学为鼓励师生跑步锻炼,长期举办“夜奔”活动。每周二和周四的晚上,五四操场上都会响起配合跑步的歌曲。周四晚上还会进行特定元素的主题夜奔。

二次元专场、粤语歌曲专场、“暑期综艺专场”、“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歌曲专场”、“夜奔有嘻哈专场”、“声入人心&即刻电音专场”……紧跟潮流的主题夜奔,再搭配现场签名、舞蹈表演、走秀等惊喜活动,让现场氛围更加热烈。

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推出过各具特色的主题夜跑活动。伴随动感的音乐,同学们在跑道上尽情挥洒汗水,发泄负面情绪,找回良好状态。

忙起来!“手动”创造幸福感

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挖掘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价值观引领、心理疏导及人格塑造功能,通过深化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表明,体力劳动如同运动一样,能使人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并增加多巴胺分泌,有助于疏解焦虑情绪、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规律性的体力劳动能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活动习惯,有助于心理健康效益的持续发挥。

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心理游园会活动,通过石磨磨香粉制作香包及作物盆栽制作,让学生在治愈的手工活动中释放压力,获得快乐。

中国传媒大学在“心港湾”场馆,举办种植活动,组织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过程中实现以劳健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

嗨起来!用艺术发现生活之美

美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养料。在艺术活动的熏陶中,学生能从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

北京理工大学组织编排《过境之鸟》《应该恋爱的年纪》等主题剧目,展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境、冲突、烦恼,以及收获的喜悦、幸福、成长等,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做自己人生导演”的心理感受,不断丰满内心世界,促进自我成长。

北京林业大学举办首届“相愈吾心”心理市集活动,邀请学生现场即兴涂鸦创作,画出“千人千面”,展现自我个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作。

2023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以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以首善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4月26日,“五育润心 青春向阳”2024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正式启动。

今年的心理健康季系列活动将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集中开展心理情景剧比赛、健身健心体育活动、心理漫画征集大赛、朋辈心理技能大赛等10项市级示范活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同时,首都高校学生体育文化活动指导方案也将“上线”。通过组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体育运动,推动体育文化活动融入学生成长日常。

各高校将陆续开展极限飞盘表演赛、健身健美大赛、校园青春舞蹈大会、网球公开赛、解忧八段锦等一系列普及性、趣味性、竞技性相结合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参加,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校际交流和竞技比拼中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编辑:冯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