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长,我们来看您了!”崇义县乐洞乡乐洞村一处山坳,安放着红军烈士“黄连长”之墓。4月3日,专程从福建龙岩赶来的红五军团34师烈士后代,第一次来到烈士墓前祭拜。

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见,在现年83岁的乐洞村村民何清阳心中盼了千遍万遍。何家祖孙三代人坚持为黄连长守墓,一守就是90年。何清阳坚信,当年红军战士留下的“剑约”,一定会等来远方寻亲人。

红五军团34师红军后代来看望何清阳老人。谢智林 摄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部队在乐洞村白茅坪组宿营休整,离开时,留下一对雌雄剑的“雌剑”作为信物,相约革命胜利后部队回来相认。2023年清明节期间,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一把剑的约定 三代人的守护》融媒体报道,讲述了这个动人故事,并引出为烈士寻亲的话题。报道刊发后,慕名前来祭拜、寻亲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清明前夕,世居龙岩的黄才海带上家中收藏的“雄剑”,与当地10多位红五军团34师烈士后代一起踏上寻亲路。

惟待“双剑合璧”,牵挂方能安放。等待90年的“重逢”,既是剑与剑的约定,也是心与心的告慰。

“雌剑”,90年等待“合璧”

1934年1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部队路过崇义乐洞,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后,决定在白茅坪宿营,进行短暂休整。其间,当地村民何忠孚经常协助红军上山采药,帮助治疗伤员。

当时,有位黄姓连长腹部受了重伤,由于缺医少药,黄连长最后不幸牺牲。担心敌人发现黄连长的遗体,何忠孚将自己的寿木捐出,与红军战士一起将黄连长隐秘入葬。红军离开时,留下一对雌雄剑的“雌剑”作为信物,相约革命胜利后部队回来相认。

岁月流转,何家虽然久久未能等来“双剑合璧”之日,但每年清明、冬至都坚持为黄连长扫墓,直至何忠孚的孙子何清阳这一代。三代人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故事引发各地媒体关注,成为“红色佳话”,何清阳因此荣登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从青丝到白发,何清阳用朴素的感情传承着诚实守信的家风,践行着守护英魂的承诺。他始终没有忘记替黄连长寻亲:委托侄子联系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将相关资料在网上展示;将雌剑和剑套捐赠至“赣南三整”暨崇义革命历史陈列馆永久收藏展览,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乡里非常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2022年,我们争取资金将黄连长墓地进行了修缮。”乐洞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周丽云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只知道连长姓黄,老一辈说听口音像是闽西人。也许‘雄剑’才是揭开谜团的关键。”

“雄剑”,从龙岩赶来“赴约”

去年以来,随着媒体的持续深入报道,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替黄连长寻亲一事有了新的进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住福建龙岩的黄才海看到了关于何清阳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故事。他注意到报道中的那把雌剑,与家中收藏的那把剑极为相似。回想起祖辈的革命经历,黄才海反复比对,推断这个“黄连长”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大叔公黄福旺!

经多方打听,黄才海很快对接上了江西、福建两地的媒体人,几番辗转与何清阳取得联系。今年清明前夕,他们约定踏上寻亲路,一解心中块垒,也顺道来看望何清阳老人。

现场比对。黎明 摄

4月2日,黄才海与龙岩10多位红五军团34师烈士后代一起,来到“赣南三整”暨崇义革命历史陈列馆,将两把剑进行比对。记者注意到,两者虽然大小不一样(黄才海带来的那把尺寸更大),但制作工艺和剑形极为相似。

记者查阅相关史料了解到,红五军团34师当年确实路过了崇义乐洞。政协宁都县委员会红五军团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印制的《红五军团日志》记载:“11月1日,红34师随军委第1纵队之后跟进,进至乐洞、聂都一带阻击敌粤军追兵。”

两把剑在制作工艺和剑形上极为相似。黎明 摄

“第一眼见到何伯,就感觉非常亲切。”3日一早,黄才海一行来到白茅坪组,终于见到了何清阳老人。黄才海取出用红布包裹着的剑,略带紧张地说:“我的祖上是打铁的,先辈也说见过相似的雌雄剑,想确认一下,长眠于白茅坪的‘黄连长’是否就是我们的亲人?”

何清阳握着剑看了又看,抑制不住欣喜之情:“很像,很像!两把剑的锋面八九不离十!”听到浓浓的客家乡音,黄才海眼眶泛红,何清阳眼中也满是泪水。

“剑约”,指引着心的归途

雨歇云散,大家来到黄连长墓碑前祭拜。一同前往的,还有乐洞乡干部以及自发前来的群众。大家重温了当年的红色故事,随后依次为黄连长鞠躬、献花。

何清阳为黄连长扫墓。谢智林 摄

何清阳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前往墓地为黄连长扫墓。谢智林 摄

他们如同祭奠自己的亲人一般虔诚。就连林间风响,都仿佛是低沉的哀乐。扫墓结束后,黄才海跪倒在何清阳老人面前,久久不愿起身……

何清阳为黄连长扫墓。曾刘洲 摄

“当听到何伯的爷爷把棺木捐给黄连长安葬的时候,我非常感动,非常感谢何伯,以及整个何氏家族。”黄才海平复心情后对记者说,“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黄连长就是我大叔公,但今年暑假我全家还会过来,看望何伯。接下来每年清明,我都要来看望何伯、祭奠黄连长。”

黄才海与何清阳相拥而泣。谢智林 摄

“90年了,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我家三代人早就把黄连长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何清阳说,“我会把接力棒交给我的后代,一定要把黄连长的墓守好,让烈士安息。”

跨越时空的“剑约”,指引着心的归途。等待90年的“重逢”,是对忠魂最好的告慰,更是对长征精神的赓续。(记者刘海锋 张惠婷 通讯员黎明)

编辑:胡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