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最难忘,莫过兵之初。第一次队列训练、第一次实弹射击、第一次参加联欢……那段经历,不仅使一个地方青年快速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而且重塑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安排的是散文《我的兵之初》。在文章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新兵时期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后来逐渐走上军事新闻道路的难忘经历。作者:孙崇峰;播音:笑睿;编辑:郝志宏、笑睿。

 

我的兵之初

作者:孙崇峰

年年元旦,转眼间2024年元旦即将到来。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不禁想起当新兵时度过的第一个元旦,还有那年元旦我在原沈阳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前进报》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新年的太阳》。

说起来,那是1987年的元旦,我参军入伍刚刚两个多月的时间。1986年10月,高考落榜后,我瞒着家里人报名去当兵。因为爷爷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那个时候,我当兵的事情是万万不能让奶奶知道的,她听说后绝对不会答应。

那一天,当大个子、黑脸庞的接兵排长和另外一位干部来家访时,奶奶刚好去地里拔菜了。父母虽然也不是很情愿我去当兵,但是又觉得,我除了复读就是外出打工,再没有别的出路,就热情地接待了接兵干部。听说我是高中生,又是烈士后代,接兵排长很直爽地夸奖道:“这个小伙子条件真不错,这个兵我带了。你到部队好好干,将来肯定能考上军校!”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走上了从军之路。

在经过两天三夜的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一座军营,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站。新训生活开始了,我和战友们当时住的是火炕,吃的是大米和高粱米煮的“二米饭”,训练紧张又严格,室内哈气成霜,室外滴水成冰,环境很是艰苦,却激发了我这个“文艺青年”不少的写作灵感。我在训练的闲暇时间写了几组小诗,悄悄投给了《前进报》。

大约十几天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前进报》编辑的回信,字体四四方方,工整中透着认真。回信大意是说,诗作已收到,写得不错,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没有合适的版面刊发,特约你为《前进报》的元旦特刊写个稿子,体裁不限。

作为一名新兵,能收到来自军区报社编辑的亲笔回信并约稿,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马上给新兵班长报告,班长报告给排长,排长又报告给指导员。长得白净、脸圆圆的指导员是位大学生干部,他立马批准我那几天全力以赴,专心完成约稿。

憋了三四天时间,改了又改后,我终于把约稿完成了,是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诗,题目是《新年的太阳》。我把稿子交给指导员,指导员看过以后也说好。他掰着手指算了一下时间,忽然说,你这稿子寄过去怕不赶趟了,我们先打个电话问问看来不来得及。说话间,指导员拿起电话就开始摇起来,那时候连部的电话还是手摇的,时常有接不通的情况。在摇了两次没有接通后,指导员对我说,别急,明天是周末,我带你去旁边的通信总站打电话,一定能打通。你把稿子装信封里带上,我们问完就去邮局直接发特快寄出去。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指导员,踏着嘎吱作响的积雪,跑到了三公里外的通信总站。通信总站可真厉害,电话一打就通了。指导员在确认对方是报社的值班人员后,就把电话交给了我。

我紧张得语无伦次,指导员在旁边小声提醒,深呼吸,别紧张,说清楚是报社编辑约的稿,问清楚现在寄过去,来不来得及就行了。

于是我开始调整呼吸,尽最大努力把事情说清楚了。对方跟我确认,编辑向你约的是元旦特刊的稿子对吗?我说是的。对方接着说,那你把稿子寄过来,路上可能要五六天时间,报纸是有出版周期的,恐怕是赶不上了。

我愣住了,不知说什么好。对方又问,稿子长吗,有多少字?我说不长,大概一千字吧。对方说,稿子在手边吗?如果在,你把稿子念一下,我给你记录,转给编辑就行了。我连忙说,稿子带着呢,带着呢!

于是,我就把我的散文诗《新年的太阳》一字一句地念给了对方。念完后,对方很严谨地说,我把你的稿子再念一遍给你,核对一下有没有错漏。在和我核对的时候,我发现对方已经把个别字句做了细微的调整,而调整后的句子感觉更通顺、更合适了。

核对完我忙问,您是报社的编辑老师吧?对方回话说,我是报社的通联处处长,基层部队投到编辑部的稿子,都是由我们通联处负责分拣的,希望你以后多投稿子,多发稿子。我连忙说感谢、感谢,以后一定多写多投。然后寒暄几句就把电话挂了。

回到营里后,我开始天天盼着、等着元旦出版的《前进报》能够寄来。大约是1月6日,《前进报》1987年的元旦特刊终于寄到了我们新兵连,我的处女作《新年的太阳》刊发在四版头条。指导员集合全连,让我在队列前把这篇散文诗念给大家听。初升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那暖意融融的感觉至今我还能感受到……

后来,我当了营部的文书,写出来的稿件也陆续发表在军内外多家报刊。再后来,我又被调到团部当文书、司号员兼新闻报道员,跟随部队参加了多次重大新闻报道活动。

1989年9月,经过努力,我考上了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由此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军事新闻职业生涯。我先后当过团里的新闻干事、师里的新闻干事、前进报社的编辑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军事记者,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神舟发射等重大新闻报道。这些年,虽然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调整工作岗位,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如今我还坚守在军事记者的阵地上,笔耕不辍。

2015年,作者在事件现场执行采访报道任务(图片由作者提供)

差点儿忘记说,当初给我回信的编辑名叫曹慧民。后来他调入了解放军报社文化部工作,刚刚退休。在曹老师的退休欢送会上,我问他,您还记得曾经给一个写诗的新兵回过信吗?他说,怎么不记得,诗写得很好,是可造之材!而且你还有个小计谋,三个组诗署了三个笔名,让我以为是个实力强悍的写作小组。

我又问,您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四四方方异常周正的?他回答说,我是参谋出身,标图是参谋的基本功,要求就是字迹工整,得让人一看就明白。你可能不知道,我在基层部队当参谋时,也是因为经常给报社投稿,收到报社一位老编辑的来信,从而改变了我一生的职业走向,由参谋走上了报纸编辑的岗位。

我感慨地说,身教胜于言传。我后来当编辑时,也像您一样认真对待每篇来稿,退稿时会讲清楚这篇稿子为什么不能用,应该怎样修改才能更出彩。曹老师笑着说,也许这就叫传承。我说,是您给了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初心,我没有理由不做好传承……

写到这里时,我望向窗外,此时,新年的第一轮朝阳即将冉冉升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故事每天也都在发生!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孙崇峰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